澎湃评论员 东平
10 月 1 日,留学生李天力(左一)在老家淄博的亲戚家中与亲人一起吃晚饭,共度中秋
天涯共此时。
在成都,一位朋友告诉我 9 月 30 日晚上,几位朋友去老师家聚会,没想到迎来 10 年来最堵的一天。
有两位朋友早到,穿着少数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他们说,一定要隆重地过节。尽管次日成都根本没有月亮,但大家都相约度过了多年来最正式的一个中秋:认真做饭,认真吃了月饼。
今年中秋的团圆饭,许多人都吃出了春节团圆饭的感觉。
在安徽安庆,我的一位同事在高速上经过了 12 个小时才把 650 多公里的总路程开完到家。
今年春节,她第一次没回老家过年。父母说你们留在上海更好,尽管每天都会视频联系,但不能团圆始终是遗憾的。而比起遗憾,更让人煎熬的,是那种担忧又无力的牵挂。
这大概是这个国家亿万百姓过的最揪心的一个春节。风雨扑面而来,让人猝不及防。半年之后,我们方从媒体上得知,最高领导人大年三十夜不能寐,正是这份深沉的牵挂与历史的担当才有了后来紧要关头的各项重大部署、四面八方驰援 " 前线 "、全社会迅速动员 ……
转眼已是金秋,窗外车水马龙。
" 这个国庆和中秋,大伙都跟过春节似的!" 高铁站候车室里的一家人告诉记者,说这感觉就像是春运。朋友圈里,有人转发了火车站、汽车站人山人海的新闻;有人发现,城市地铁里瞬间变得 " 冷清 "。自驾族开始在朋友圈晒堵车长龙 …… 而这些,明明都是过年的标配。
时间从来不会停歇它的脚步,如果不能奋力前行,你将永远被它抛在身后,唯有争分夺秒,星夜兼程。
同事告诉我,到家已是凌晨,母亲一声 " 你终于回来了 ",化解了大半年的思念,这是对风尘仆仆的抚慰,是对亲人朋友日日牵挂的回馈,这就是亿万个小家心连心组成的中国。
是的,一切都回来了。
对于亿万中国百姓而言,这种心情,因为以一种艰难的磨砺、巨大的付出而换来,尤其让人懂得珍惜。
当下世界,还有很多国家处在疫情的煎熬中,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经过努力,中国经济社会率先恢复活力,过去看来是无比平凡的日子,如今都成为值得珍惜的馈赠。无论是回家还是出行,人群的恢复和增长,用简单的供求关系解释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它更像是一个盛大的仪式,是对幸福的确认,也是对未来重新鼓起勇气的努力。
如果说这个盛大的仪式拥有一个关键词,那一定是 " 珍惜 "。" 迟来的春节 ",意味着失而复得。但失而复得,从来不是理所应当的。一句 " 山河无恙 " 背后,铭刻了最高领导人的执政勇气和执政智慧,留下了逆行者的感人事迹,浓缩了中国百姓的默默付出。
山河不会言语,山河无需言语。 " 回归日常 " 有多么来之不易,每一个走过 2020 年的中国人都懂。经此一 " 疫 ",人们在内心中也会重新确定自己的归宿,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对国家,人们都会重温那股历久弥新的情感,生生不息,是强大的国家,是勇敢的英雄,是可敬的人民,为我们抢回了这个 " 迟来的春节 ",让我们重归幸福的洪流。
举杯吧,朋友,像春节一样,难忘今宵,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动人的旋律。
来源:澎湃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