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今年春节,疫情让很多人的旅游计划搁浅。国庆长假也成了 " 迟来的春节 ",让大家的旅游愿望得到了满足。
10 月 3 日,现代快报 + · ZAKER 南京 " 坐着高铁看中国 · 八天八线八大高铁直播间 " 大型融媒体行动带着大家走进 " 水秀山清最诗意——杭黄高铁直播间 "。跟着直播,网友们一路领略从杭州到黄山的秀美山水、田园秋景。
让大家感到最为幸福和震撼的是,列车飞驰,窗外富春江美不胜收,车内中国山水画 " 第一神品 "《富春山居图》惊艳亮相,引得乘客们掏出手机拍不停。
太震撼!乘客们响起热烈的掌声
杭黄高铁线串起了 7 个 5A 景区,一路美景,美得让人都不敢眨眼。
富春江是沿途的一景,透过窗户,乘客们可以看到富春江畔的山水,秀丽宁静。
现场,让乘客们感到惊喜的是,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陈蕊特意带来了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复制件。当陈蕊捧出檀木㭱时,乘客们就翘首期盼了,有的则从座位上站起来,纷纷要一睹真容。
画面缓缓展开,出现了 " 富春一角 " 的字样,以及黄公望的图像。这让网友们感到兴奋,大家疯狂打 call," 我好像闻到了檀木㭱子的香味 "" 国画中,我最喜欢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太有眼福了,好满足 ""《富春山居图》绝,讲解得也非常精彩! "……
而当前半部的《剩山图》和后半部《无用师卷》全部展开后,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真是太太太幸运了!" 有乘客说。
" 真是巧了,现在是初秋,而黄公望画的也是富春江两岸初秋时节的美景。" 陈蕊介绍说,《富春山居图》上的内容约 80% 为桐庐境内富春江景色,20% 为富阳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画面中,数十个山峦连绵起伏,群峰竞秀,山间点缀村舍、茅亭,林木葱郁,疏密有致,近树沉雄,远树含烟,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整个画面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尽管现场展出的是《富春山居图》的复制件,也十分珍贵。平时想要看到,得到博物馆去才行,而把《富春山居图》带上高铁,和富春江的实景同展,这还是首次。
太珍贵,2011 年合璧展曾轰动全球
说起这幅画,陈蕊不仅感慨,不论是画作本身,还是流传经历都堪称传奇。黄公望原名陆坚,是浙江人黄乐的养子。当时 90 岁的黄乐看到幼小的陆坚,心生欢喜,说:" 黄公望子久矣!" 于是陆坚改名黄公望,字子久。
△《剩山图》细节
黄公望是大器晚成型,他在中年后,曾经担任浙西县吏。后在官场遭人陷害,锒铛入狱。出狱后,黄公望已年过半百,从此改号 " 大痴道人 ",流连于虞山、富春的山水之间。在好友的介绍下,拜赵孟頫为师,学习山水画创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在 79 岁高龄时开始绘画的。由于经常云游在外,画稿又留存在富春山的寓所中,黄公望画得断断续续。3 年过去了,长卷依然没有画完。他只能回去把画稿带在身边,以便自己早晚有空可以接着画。" 陈蕊说,黄公望究竟画了多少年才完成?至今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三年,有人说七年;甚至还有人说用了三十年。
△《无用师卷》(左)和《剩山图》(右)合璧复制件
《富春山居图》的流传饱经沧桑。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一度被沈周收藏;后经几次转手,至明万历年间时,传到了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对《富春山居图》珍爱有加,因为太喜欢了,在他临终之际,命令家人把画烧了殉葬。幸好,吴洪裕的侄子手快,把画火中抢救了出来,遗憾的是,画被烧成了两段。前段名为《剩山图》,后段名为《无用师卷》。
600 多年过去,《剩山图》成了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无用师卷》则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 年,《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分离了 360 年后,首度合璧展,一度轰动海内外。这次杭黄高铁直播间,网友们有幸看到合璧的复制件,这让大家感觉,真的太幸福,太有眼福了。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徐岑 阿里亚 宋经纬 胡玉梅 / 文 赵杰 顾闻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