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晓培 文 / 摄)当一幅 11 米长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徐州坝子街上世纪 50 年代的场景跃然眼前。铁路第二小学、洗染店、茶叶店、復盛酱园等 40 多间商铺,600 多个人物还原了当年老街的烟火气息,俨然徐州版 " 清明上河图 "。
△ 11 米长的《坝子街春阳图》
难忘的儿时记忆
这幅名为《坝子街春阳图》的水墨画卷,是徐州 75 岁老人刘明耗时 6 年完成的。" 我就出生在这里,这是坝子街最热闹的一段,我在这里度过了最美、最难忘的童年时光。" 重拾儿时记忆,刘明津津有味地介绍着。
△刘明在讲解画卷中的场景
洗染店、中药铺、茶叶店、理发店、豆腐坊 …… 每一间小门面房,都承载了刘明记忆里一段光阴。" 我为什么记得清楚呢,因为我当时是‘孩子王’,是这条街上玩得最疯的一个。" 刘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段长约近 500 米的老街,他儿时每天都要走无数遍,这里的一物一景、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 大约 40 年前,这里拆了,老街两边的小铺子都没有了,坝子街桥也从原来的木桥变成了混凝土桥,完全没了当年的样子。" 刘明说,城市的发展让老街变了模样,但他记忆里的时光却不曾褪色,所以他决定拿起笔,描绘出儿时的记忆。
△画卷中的场景
百余张记忆草稿,拼凑老街老景
40 多间商铺、600 多个人物,让老街充满了烟火气。" 这个復盛酱园,就是我老太爷开的,从门面房进去,酱园后面就是我家,我小时候经常偷酱菜吃。" 刘明说,他凭借记忆一点点还原老景风貌,光是前期构思就花了两三年,设计图、草稿图更是多达百余张。
" 我整幅画卷是这样设计构思的,上层是树,中层是一间间小门面房,下层是小商贩及人物,人物主要表现的是儿时玩的游戏。" 刘明说,他记忆中的儿时游戏多达 75 种,画卷里呈现了约 30 多种,有踢毽子、推铁环、拍洋画、斗蛐蛐、骑马打仗等。
孩子们在街边尽情玩闹,商铺里的人们不停地忙活着,而大街上则更热闹,有拉着大板车运送货物的,有抬着小船准备去河边让鱼鹰捕鱼的,有赶着骆驼长途贩运的,还有独轮车队推着姜、枣、花生去南方做生意的 ……" 这些场景,我天天见,印象太深了。"
有了草稿图,刘明再把它们一点点拼凑、打磨、润色,光是长卷整图就画了不下 10 遍,最终拼凑出了坝子街最繁华的南街街景。
△画卷中的场景
多年的爱好,终圆心愿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刘明退休前一直从事建筑工程类相关职业,是一名建筑工程师,绘画是他的业余爱好,如今完成了这幅《坝子街春阳图》,刘明说也算是对自己绘画爱好的一个交代。
" 多年来我画了很多作品,这一幅是我很满意的,而且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不仅完成了我的心愿,还原儿时的记忆,也想让更多人看到解放初期人们为幸福生活忙碌的那种状态。" 刘明说。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