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6 日,江苏苏州相城在深圳举办 " 鹏城相汇 智造共赢 "2020 粤港澳产业联动创新峰会,对标先进、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本次峰会紧紧围绕相城 " 大研发、大健康、大文化 " 三大产业定位,通过投资推介、企业交流分享、项目对接等形式,充分挖掘跨区域合作潜力。活动中,67 个产业、基金、平台载体项目集中签约,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总投资达 169.04 亿元。
▲活动现场。
机遇叠加 相城携手企业同向而行
" 相城选择来到深圳举办 2020 粤港澳产业联动创新峰会,是加强紧密联系和合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两地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合作潜力非常大,相信一定能够不断深化交流,扩大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创经济繁荣。" 深圳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总商会副会长谢振文表示。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也在活动中表示,相城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研判,对创新人才重视的程度,与深大对未来的展望不谋而合。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深大将与包括苏州相城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加强合作与对接,共同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创新峰会活动当天,除完成签约的项目外,一批意向项目也展开洽谈,深化合作。活动中,相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季晶从人文与生态共兴、机遇与潜力并存、产才与城市相融等方面出发,对相城区创新创业环境进行推介,充分展现了相城优质的营商环境以及开放合作的优势与诚意。
▲苏州市相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季晶作相城区投资环境推介。
活动现场,部分投资相城的企业家代表现身说法,作投资分享。作为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在 A 轮融资就达到 " 独角兽 " 级别的深圳越海全球供应链有限公司,经过反复考量将项目落户相城。越海公司董事长张泉表示,希望加大在相城的投资力度,促进双方深化合作。
布局全域 各地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在狠抓产业项目发展过程中,相城各地你追我赶,亮点频现,构筑起一个个产业新地标、新高峰。据悉,相城正全域规划建设 " 五大功能片区 ",全区已集聚 " 六大未来产业 " 企业 1200 余家,落户了一批 " 国字号 " 平台和 " 领军型 " 企业。
为进一步扩大相城在外影响力,拓展招商项目源,承接深圳溢出项目,本次活动中," 相城区产业生态联盟深圳分部 " 正式揭牌,将助力全区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打造开放、协作、共赢的产业合作发展格局。
黄埭中心商务区也在活动中正式对外发布,并举行授信仪式。据了解,目前该商务区已启动建设,功能定位为商务及服务配套,区域内规划有星级酒店、办公楼宇、国际学校、文体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将为黄埭镇以及相城区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
活动当天,中科院 STS 苏州相城中心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揭牌。该中心位于望亭贡湖高端制造和创新研发社区,通过设立创新载体,将在科技发展、人才引进、技术转化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打造人才、科技集聚新高地。
此外,为借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优势资源,苏州高铁新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数域孵化器在活动中揭牌成立。该孵化器将实现产业离岸孵化、落地加速,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筑巢引凤 创优环境加快人才集聚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抢抓 " 一带一路 "" 长三角一体化 " 等国家机遇过程中,相城坚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延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和人才新高地。
作为相城区招才引智靓丽名片的阳澄湖创客大赛,从 2015 年至今已累计举办海内外赛事 29 场,共吸引了近 4000 名高层次人才项目报名参赛。目前已有 49 个项目落户相城,31 人次入选省、市、区领军人才计划。
今年 3 月,相城区 2020 年(第十一届)阳澄湖创客大赛大湾区分站赛启动,共征集到报名项目 236 个,涵盖大数据、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最终 10 个项目成功入围。10 月 16 日上午,在经过最后角逐和专家评审后,6 个创业项目从中脱颖而出,并于下午的创新峰会活动现场举行颁奖仪式。据悉,优胜项目将与日本、欧洲、长三角及线上分站赛的获胜项目一起,参加第十一届阳澄湖创客大赛总决赛评审,争夺 40 万元大奖和 700 万元股权融资额度。
此外,为充分吸纳优秀人才,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黄埭高新片区城市合伙人聘任仪式。深圳市高分子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文广、联合富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主管吴欣、广东创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创宁等,作为黄埭高新区片区城市合伙人被授予聘书。各位大使将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号召力强的优势,积极融入相城双招双引大局,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厚培产业沃土,广聚天下英才。近年来,相城区先后制定出台了人才安居乐业政策、" 人才新政 20 条 "、人才政策新十条,打造集项目资助、安家补贴、租房补贴、贡献奖励、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2019 年,相城区引进高层次人才超 5400 人,同比增长 52.4%,位居苏州第一。到 2035 年,全区目标引进 30 万至 50 万人才,让高层次人才带动城市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