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小院,是两年前诞生于深圳体育场内的一家餐厅,不过,它不仅仅是一家餐厅。在主理人晓昱眼中,它是人文场域的试验地,是关于东西方美食文化的 " 食艳室 ",也是一件艺术品。不过,由于深圳体育场需要改造,东西小院也将被拆除。10 月 18 日,这个让城市居民享受慢生活的空间,迎来了谢幕。
2018 年夏天,东西小院诞生,为深圳带来一场因 " 食 " 而起的行为艺术。这个 220 平方米的空间聚集了众多华人设计精英的创作智慧——琚宾、韩家英、庄镇光、黑一烊、邢莉等设计师对餐厅的整体空间、标识和平面设计、景观、餐具、装饰画作以及服装进行设计。这个空间有四分之一为庭院,室内装饰雅致,打造了 " 闭门即深山 " 的感觉,让人可以抛开城市喧嚣,专心品尝美食,享受生活的仪式感。
在设计师琚宾心中,这是一个调节城市生活节奏的地方。他在谢幕派对上说:" 深圳承载着很多人的期望,背负了很多使命。压力往往也是动力,如今深圳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东西小院就是这个城市自我调节的一个因子。"
其实在东西小院诞生前,晓昱就收到了深圳体育场改造的通知。她回忆道:" 停工还是继续?止损还是执着?几乎没有太多挣扎,我们就选择了继续,让东西小院在这两年绽放。" 在晓昱眼中," 吃 " 不仅是口腹之欲,也应该是视觉、文化、精神之旅,每做一场宴席都当作一场艺术创作来呈现。
两年来,东西小院进行了多场融合设计、音乐、艺术、美食等元素的宴席:有探索食物或者空间给人带来更深层刺激与记忆的 " 何乐宴 ";有古典与当代相逢、东方遇到西方的艺术盛会 " 万物逢春 · 生活家享宴 ";也有让城市与乡村味觉进行对话的 " 凤羽宴 "。
在谢幕派对前四天,东西小院连续举办了四场讨论,邀请 16 位不同行业的精英,围绕城市、空间、美学、设计、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城市空间更迭过程中,如何创造更多像东西小院一样的城市美学范本。到了 10 月 18 日,东西小院进行了最后一次食物美学的探索——山家清供宋人饗宴,以一场艺术派对的方式谢幕。
派对现场以一段融合京剧、书法、古琴的表演拉开序幕。国学大师侯万超配合着古琴演奏家熊小霞《龙翔操》的伴奏,唱起了京剧,并在小院的夯土墙上挥毫写下唐朝诗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诗人王寅诵读了他为东西小院创作的两首诗作,纪念他回忆中的小院,与他师兄陈耀华的洞箫吹奏相得益彰。到场的嘉宾还观赏了手碟青年演奏者与现代舞者献上的灵动表演,并在艺术创作人谭轩的带领下,用涂鸦即兴创作留下印迹,在肆意挥洒的创作中,与这个别样的都市空间告别。
总结东西小院这 873 天,晓昱认为东西小院的生命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浓度:" 并非东西小院存在了两年,而是这两年时光因为东西小院的存在而更显浓厚。或许被拆除,才真正成就了它的传奇。我想,东西小院的暂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得到。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种开始。"
深圳晚报记者 林炜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