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0-18
深晚报道|南山上榜!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命名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公告》,南山区榜上有名,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继去年 11 月获评全国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实践创新基地后,南山区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荣誉。至此,南山区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得两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级殊荣的行政区。

▲南山区景色宜人,绿意盎然。

南山区有何秘诀?日前,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获悉,近年来,南山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走出了一条 " 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 " 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绿水青山绕城 金山银山筑城 " 的生态故事正在这里上演。

▲深圳人才公园,碧水共蓝天一色。

推进绿色生产、生活、生态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初秋的深圳,凉风渐起。在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海月社区共建花园馨月园里,51 岁的社区居民张建正在清理着太阳花枯叶 …… 在她身后,白色姜花散发着清香,蓝色太阳花优雅绽放,种类繁多的绿植环绕,一片生机盎然。过去,这里曾一片脏乱。如今,已建起了社区花园,居民还自发组建绿色家园志愿队,捡拾垃圾,守护生态环境。

变化始于行动。近年来,南山区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狠抓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关键,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着力构建绿色生活空间,积极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方面,南山区深入实施 " 科技创新 + 总部经济 " 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前瞻布局 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领域。同时,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妈湾电厂低能耗发展。

绿色经济体系的大树已结出果实。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南山区生产总值突破 6000 亿元,增长 7.6%,总量连续三年跨越千亿级台阶,连续七年位居广东省区(县)第一、全国第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南山的万元 GDP 能耗和万元 GDP 水耗持续降低,走在全国前列。

在着力构建绿色生活空间方面,南山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消费、出行、居住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

随着多项措施的推进,南山区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全面开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南山区已建立九大垃圾分类分流体系和全国首个垃圾分类智慧督导平台— "E 嘟在线 ",实现 " 集中分类投放 + 定时定点督导 ";2019 年,南山区垃圾分类减量率达 32.13%,居全市前列;全区创四星级宜居社区总数达 99 个,覆盖率 98% 以上;全区轨道及公交站点实现 500 米全覆盖,公共交通 100% 纯电动化。

在积极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方面,南山区坚持全面治理、全域治理、全程治理。值得一提的是,早在 1992 年,南山区就率先在全国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并逐步构建生态空间保护格局。南山区还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守牢生态保护底线。

聚焦水、气、土三项重点工作

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从城市空中俯瞰,大沙河宛如一条玉带,河岸两边绿树成荫,虫鸣鸟啼此起彼伏。傍晚时分,市民三五成群漫步河畔,在闹市中享受河流带来的静谧。

近日,深晚记者沿着大沙河畔走访发现,昔日让人 " 掩鼻而过 " 的河道,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园。河面的漂浮物 " 不见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水和焕然一新的步道。

▲大沙河宛如一条玉带,河岸两边绿树成荫。

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大沙河的治理是南山区水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向好的缩影。近年来,南山区扎实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项重点工作,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南山区坚持系统思维,实施 " 点 + 线 + 面 " 源头治理,科学推进全流域治水。在 " 点源 " 污染防控方面,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累计完成 993 个小区、49 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全域河流脱黑脱臭。在 " 线源 " 污染防控方面,南山区注重推进辖区重点河流支流清污全分离。在 " 面源 " 污染防控方面,南山区强力拆除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 288 宗历史遗留建筑、37 宗违建别墅,铁桶式保护饮用水源,水库水质提升至Ⅱ类。

▲西丽水库水质清澈。

大气环境治理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一组数据印证了南山区大气环境治理的实效:近年来,南山区在南山热电厂实施全市首个 " 热电联产 " 项目,每年减少 11000 吨重油使用;完成妈湾电厂烟气脱硝改造,SO2、NO2 等污染物排放水平全球最低;辖区工业锅炉 100% 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施工扬尘全面落实 " 七个 100%" 管控。

随着大气环境治理系统工程的推进,南山区大气环境持续向后,全区 PM2.5 连续七年下降。2019 年,平均浓度降至 24.5 微克 / 立方米,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

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南山区全面推进辖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率先制订并发布《南山区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详细规划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土壤污染源头综合防治等八大方面的 18 项具体工程等,打好净土防御战。

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

南山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遍地开花

生态文明不仅体现在城市颜值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还体现在社会民众的参与,人文环境素质的提升。

深圳市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龚小森是 " 沙河 · 尚 " 护河治水 U 站的一名志愿者。2017 年 6 月起,龚小森就利用业余时间负责 U 站的志愿工作。她时常和其他志愿者监测河水水质,守护河道清洁。如今,U 站 " 河小二 " 已发展成为一支护河治水的专业队伍,每月参与护河治水服务的志愿者从初期不超过 200 人到如今超过上千人。

呵护生态,传播文明,在南山已深入人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南山区组织社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建成绿色企业、医院、社区等 124 个;成立全国第一家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直接参与公众超 8.3 万人次;建成国家、省、市绿色学校共计 111 所。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科学严谨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近年来,南山区出台《深圳市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5)》,编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全方位描绘南山生态蓝图。同时,落实环境保护 "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率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企业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南山区还注重鼓励企业争做绿色发展领跑者、生态文明先行者,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更多绿色 GDP。比如,推行企业 " 环保主任 " 制度,由其承担企业内部环保管理职能。

强烈的生态自觉意识和高效的运行机制,让南山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了强有力的支撑,并在多个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市民在滨海长廊骑行。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按下 " 快进键 ",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改革一如既往成为主基调,创新如终如一成为主旋律,生态环保攻坚的动力越发强劲。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南山区将努力探索发达城区 " 两山 " 高水平转化路径,共绘 " 绿水青山绕城 金山银山筑城 " 的生态画卷,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见习记者 郑淑仪 通讯员 陈键准/文 宁杰文 /图 部分图片为受访单位提供

相关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