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0-21
深晚报道|南园街道乌兰牧骑专场演出精彩绽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日前,福田区南园街道艺术微剧场——乌兰牧骑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在南园文化站二楼多功能厅精彩上演。

什么是乌兰牧骑?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红色轻骑兵,既能唱歌,也能拉马头琴,还能顶碗起舞。

二连浩特市乌兰牧骑活跃在内蒙古草原五十多年,扎根于广大农牧民心中 , 服务于广大农牧民,是草原文艺战线上的专业红色轻骑兵。当日的演出团队正是来自于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这场原汁原味的草原蒙古民族原创文艺节目,包括了蒙古族优秀文化艺术瑰宝:世界文化遗产马头琴、长调、呼麦等,给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文化艺术视觉体验和享受。

开场情景歌舞剧《来自草原的祝福》 展示了草原传统欢迎仪式 " 献哈达 "、呼麦、长调、蒙古舞等,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女声独唱《伊林新歌》歌唱了二连浩特市的前身——丝绸之路上的伊林古驿站。

女声独唱《敕勒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马头琴齐奏《奔腾的黑骏马》以乐器马头琴来展现内蒙古草原上成群奔腾的黑骏马的身形、步态,马群奔跑时波澜壮阔的气势。

原生态呼麦组合《谚语》由乐器托布秀尔、图瓦鼓、马头琴、吉他共同演绎,以呼麦形式来演唱蒙古族孩子的绕口令,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蒙古族长调《小黄马》表达内蒙古草原上的一家人对刚出嫁女儿的想念与叮嘱;脍炙人口的草原民歌《蓝色的蒙古高原》,浑厚酣畅的歌声仿佛能把我们带进美丽的内蒙古高原。

《遥远的故乡》则表达了久别家乡后,歌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故乡多年变化的美好憧憬。

经典舞蹈《走马》是蒙古族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模仿走马的步态与神态创作的舞蹈。草原民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马更是蒙古民族重要的出行工具和文化符号。蒙古马分为快马与走马,其中走马步态优美,耐力强悍。

最后在全体演员大合唱《天长地久二连浩特》——悠扬的旋律歌颂美丽边陲小镇二连浩特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深圳晚报记者 刘丹青 通讯员 林婷婷 编辑 方壮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