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鸣 文 / 摄)当甜美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遇上欢快有力的藏族《牧民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10 月 23 日,西藏墨竹工卡县 " 松赞 " 艺术团南京交流培训活动开班仪式在江苏南京市歌舞剧院举行,现场便上演了这种有趣的碰撞。
△南京市歌舞剧院党支部副书记、作曲家濮鹰
西藏墨竹工卡县 " 松赞 " 艺术团重新组建于 2019 年,是一支非常年轻的文艺队伍。整个艺术团有 20 余人,演职人员的平均年龄在 25 岁,最大的团员 34 岁,最小的才 17 岁。作为当地的 " 文艺轻骑兵 ",他们一年要下乡巡演 60 场,表演的节目都是偏藏族特色的歌舞,比如藏戏、拉孜堆谐等非遗项目。
△墨竹工卡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次旦旺姆
" 我们的表演以唱跳为主,缺少话剧、小品等语言类人才和编舞、灯光、音响等技术性人才。要是想创作一个新节目,我们还要请市里的老师过来编排,既费时间又费钱。" 墨竹工卡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次旦旺姆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松赞 " 艺术团里的演职人员大多是当地农牧民的子女,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文化程度较低,其中还有一些零基础的孩子。他们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增长见识,学习一系列实用性的技能," 让团员们既能表演又懂技术,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这样以后一支队伍就能做一台完整的演出!"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 25 周年。今年 9 月中旬,南京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率队赴西藏墨竹工卡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期间,双方就今明两年开展对口帮扶与文化交流等项目进行深入交流。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宁墨交流交往交融,加深援建友谊,便有了这次西藏墨竹工卡县 " 松赞 " 艺术团南京交流培训活动。
" 这不光是一次培训,也是南京、墨竹工卡县两地的艺术工作者在文化艺术上相互交流与学习。" 据南京市歌舞剧院党支部副书记、作曲家濮鹰介绍,此次学习交流活动为期半个月," 松赞 " 艺术团将在南京市歌舞剧院、南京市话剧团以及南京民族乐团进行跟班学习,并观摩紫金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参与南京市文化惠民百场公益演出以及其他文化交流体验活动。
" 在西藏有句话叫‘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说明我们对文艺的高涨热情!" 次旦旺姆说希望南京能感受到这份来自高原的满满热情," 松赞 " 艺术团的演职人员也能用这份热情换回满满的知识。
据悉," 松赞 " 艺术团准备了二十余支自编舞蹈,希望在这次学习交流活动中予以展示。他们还将与市属文艺院团合作编排藏汉舞蹈、藏汉器乐两个节目,共同带来精彩的表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