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0-27
深晚报道|华侨城:让文化艺术点亮城市 创想美好生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华侨城集团发布 2019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示华侨城集团 2019 年度的社会责任实践与绩效。作为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排头兵,华侨城集团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守护生态文明、公共艺术发展等多个方面主动担当作为。华侨城集团文化和公共艺术发展实践和成效,展现华侨城通过多元化的探索与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担当。

公共文化艺术的发展,脱离不了城市公共空间培育的土壤。作为发轫于深圳、国内目前唯一同时获得 " 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 " 和 " 中国旅游集团 20 强 " 荣誉的企业,华侨城积极探索 " 文化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文化 + 创意 "" 文化 + 节庆 " 等多元创新模式,开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通道,在 " 深圳奇迹 " 中写下了文化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华侨城已经在全国 60 多个城市布点多个大型文旅综合项目和文化场馆,积极开拓文化产业布局,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让文化艺术嵌入城市,与城市共生长

35 年来,华侨城落地全国各地的文化项目都深深扎根于所在城市独特的文化面貌和历史精神,致力于将文化和艺术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不断激发城市生活艺术活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OCAT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 ( 简称 OCAT ) 。

2019 年,名为 " 一场有关深圳的回响 " 的汇报展览在 OCAT 深圳馆举行,来自不同语境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以深圳这座城市的语境为出发点,从人文情感和科技发展的角度探讨城市的演变。四位艺术家中,有出生并成长于深圳的,也有从北美地区来到深圳居住工作的,他们都以所在城市为基底,将 " 回响 " 化为一场开放性和持续性的论坛,以讲座、对谈、展览、放映等多种艺术形式向公众呈现出个体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关联。

除了 OCAT 深圳馆,OCAT 馆群还包括华 · 美术馆、OCAT 上海馆、OCAT 西安馆、OCAT 研究中心(北京馆),五个分馆各具独特定位,分别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重点,对在地文化和传统文化展开不同的探索。2019 年,OCAT 馆群共举办 37 个展览、133 场公共活动,刊印 17 项出版物和画册,接待总参观人数超 27.2 万,较 2018 年同比上升 25.8%。

多年来,华侨城对城市公共艺术的探索步履不止,一场场 " 现象级 " 的城市公共艺术品牌活动,用一种 " 春风化雨 " 的方式陪伴着城市成长,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T 街创意市集就是一个典型。作为中国首个周期最为密集、场地设施最为稳定的街区型创意市集,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T 街创意市集至今已连续运营 12 年,始终支持并陪伴着一批优质的本土文创品牌的孕育与成长,哪怕品牌再小再年轻,也愿意提供必需的养分。

" 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里,有着非常多紧闭的大门,这背后隐藏着许多看不见的角落,需要我们用力地去推开一扇又一扇门。" 在第五届 OCT 凤凰花嘉年华的主题论坛 OCT TALK 上,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严丽君说道。今年六月,第五届凤凰花嘉年华创新采用线上 + 线下形式,通过开展多项 " 沉浸式 " 活动,在为城市不同个体搭建了解自然、对话自然的场域之余,更关注对公众心灵的疗愈。以本届活动中的 " 自然陪伴计划 " 为例,活动将 24 小时直播镜头对准了华侨城湿地,将其优美自然的生态呈现在宅家的市民朋友面前,在特殊时期打开了公众与自然 " 零距离 " 接触的一扇大门。

作为深圳本土、长期关注自然与人共生关系的城市公共文化项目,OCT 凤凰花嘉年华自开展以来,自觉承担起协调人、城市与自然关系的责任,旨在让这座快节奏城市生活中的人们保有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和追求。经过数年精心策划和执行,从 2016 年首届 OCT 凤凰花嘉年华的主题 " 让生活变成一场节日 " 到 2020 年第五届主题 " 自然在一起 ",从一个社区级别的活动,到城市级文化艺术节,OCT 凤凰花嘉年华,不仅为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构筑了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空间,更赋予城市独树一帜的生态与文化内涵。

尽管当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华侨城播撒的这些公共文化艺术的种子,经过城市 " 土壤 " 的孕育,发芽、成长,并不断在城市空间里衍生出极具生命力和活力的葱葱绿荫,让公共文化艺术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生命,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 " 中国文化产业的领跑者 ",华侨城自觉肩负起央企的社会责任,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找到立足点,华侨城从保护出发,梳理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不断挖掘文化潜力。

在顺德欢乐海岸 PLUS 项目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华侨城立足当地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建成美术馆、龙舟文化馆、美食博物馆、青云文社历史研究所等项目,打造了一个个 " 文化会客厅 ",将传统文化元素注入现代项目,充分带动文化艺术氛围,通过 " 文化 +" 为游客的欢乐新体验赋能。

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让它焕发新机、创新发展?深圳大鹏所城在两者中找到了平衡。为了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鹏所城保护好、规划好、活化好、建设好,华侨城多次深化政企联动,推动大鹏所城文物保护规划落地、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片区环境品质提升、所城业态风貌优化等工作。

在这处深圳唯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侨城进行了多业态融合的探索,创新打造了 " 问山 " 茶空间等文旅体验空间。幽静、飘香的茶馆成为文人雅士相聚之地,既保留了当地古建筑的底蕴,又提升了游客观城楼、品文化的文旅体验。2020 年春节,大鹏所城还借作为深港建筑艺术双年展分展场的契机,将所城南门老街打造成为深圳第一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触摸深圳的历史。

华侨城在发展中一直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将文化古镇保护与现代旅游相结合,通过 " 传统文化 + 旅游 + 生态 " 的保护模式,打造了深圳甘坑客家小镇、大鹏所城,成都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以及无锡古运河华侨城风情小镇等项目,同时,也与大理古城、剑门关、山海关、平遥古城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结下深厚渊源,走出了一条落实文旅融合发展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共同发展的道路。

作为在深圳经济特区独特的 " 人文土壤 " 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文旅央企,华侨城将秉承 " 优质生活创想家 " 的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深圳晚报记者 吕玉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