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记者于 10 月 28 日晚获悉,经现场痕迹采集和专家分析确定,10 月 25 日凌晨 4 点,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南区利用红外照相机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欧亚水獭的活动影像。10 月 28 日晚间,MCF 正式发布了这个消息。
▲红树林基金会发布红外监控视频中发现的水獭(视频截图)
据了解,深圳早前的记录要追溯到 1997 年 ~1998 年在内伶仃岛上的兽类调查,以及 2010 年在国际自然观察网站 iNaturalist 上记录的水獭影像。可以说,深圳的水獭,至少消失了 10 年。如果根据更专业更严谨的文献记载,还要再往前推十几年。2019 年发表的《中国水獭调查与保护报告》中指出:2000 年后整个珠江口,只有珠海,澳门和香港有水獭记录。
据动物专家介绍,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水獭因其对栖息地破坏和污染十分敏感,而被认为是淡水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同时也是区域河流和湿地等水生环境的旗舰物种。也就是说,水獭的存在通常意味着这是一个完整而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体现了该区域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价值。此次在深圳市中心记录到水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在 2018 年和 2019 年相继记录豹猫、小灵猫之后,深圳又一次重要的哺乳类物种信息记录。MCF 方面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做好监测,营造生境,希望它们能快乐地生活下去。
新闻链接
水獭是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Carnivora / Mustelidae / Lutrinae)动物的统称,全球现存共 7 属 13 种。在我国有三种水獭,分别是欧亚水獭、亚洲小爪水獭以及江獭,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欧亚水獭。
▲欧亚水獭(资料图)
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
深圳晚报记者 徐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