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裔建筑大师、艺术家林璎的作品集《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与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书中收录了林璎历时 30 年,在建筑、艺术、纪念碑三个领域创作的享誉世界的 50 多件作品,包含大量作品图片,以及林璎本人对创作思路的回忆与阐述,特别收录多部作品的珍贵设计手稿和草图、以及多篇顶级艺术评论文章。此书亦是林璎本人对自身创作的系统性回顾与梳理。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文笔优美,哲思动人,是一部不仅可满足艺术、建筑类工作者视觉审美的作品集,亦是一册适合人文艺术爱好者阅读与沉思的美文集。
林璎与林徽因
出身名门的林璎,系民国才女、著名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的侄女,姑父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祖父是清末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林孝恂,祖父是政治家、教育家林长民,叔祖父是黄花岗烈士、《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 ......
关于家族显赫的背景,林璎在 21 岁前一无所知。1959 年,林璎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阿森斯,她的父亲林桓是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林璎的父母从来不跟她讲中国的事情。直到 21 岁,父亲带她参加在中国大使馆举行的鸡尾酒会,父亲与大使谈到了林徽因,她才知道自己的姑姑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在父亲林桓眼里,女儿和林徽因是相像的:" 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强、果敢独断、才华横溢而且能心想事成。" 谈及自己的姑姑,林璎说道:" 当我知道林徽因的时候,我已经在做建筑和艺术了,她对我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我喜欢与这样一位现代、专注、聪明的女性建立联系。在某些方面,我感到火炬似乎传到了我的手中。"
跃然于书的艺术展览现场
阅读即观展。翻开新书首页,便是林璎本人撰写的自序,文思优美,引人入胜,就此拉开一场纸上艺术展览的序幕。喜欢数学和科学的林璎,骨子里极度理性,从她对作品集的规划就能看出。每个领域,她都以 3、5 或 7 的作品数量组成系列。在同一个系列下,她会探索同一种图案或自然现象,但会采用不同的规模、和材料。《雕刻大地》一书包含 " 记忆之作 I、II、III"" 出自大地 "" 阅读大地 "" 绘制地图 "" 语言花园 " 以及 " 设计空间 " 八个作品系列,如同现实中的林璎,在过去三十年间,于艺术作品、建筑和纪念碑三者之间不断往返,作品既是三个领域之间的连接。
林璎设计了美国华人博物馆,全方位地讲述了中国移民到美国后的奋斗史。她设计过耶鲁大学的《女性之桌》,以逐渐变大的女性学生的入学人数来纪念女性在耶鲁大学地位的提高。她设计艾伦 · S. 克拉克希望广场,以艺术和审美的力量给康复中心的病人带来希望。她正在创作的,也是最后一件纪念碑作品——《什么正在消失?》,用于纪念 " 地球的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 ",她说:" 前五次,都是因为地壳运动或小行星撞击地球之类的灾难性事件,而第六次,完全是人为的。" 这些作品都被收录在《雕刻大地》之中。除了作品展示图和她对创作思路的阐释,她还把很多不曾流出的草图和手稿也加入进来,甚至公开了一些作品创作过程的照片,希望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6 篇顶级艺术评论界人士撰写的文章也被纳入本书,作为对林璎本人叙述的补充。他们的评论既贴近作品本身,又对其进行了延展,是多维度解读林璎作品的极佳窗口。
感受艺术家的大爱
林璎自序中讲到:" 我的作品平衡了对立的两极——在科学与艺术、艺术与建筑、东方与西方之间搭建桥梁。"《出版人周刊》评论说 " 这本丰富、精美的书籍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超越语言、时间、历史和艺术门类的非凡艺术家 ",美国著名设计与建筑类杂志《表面》称 "《雕刻大地》是林璎巨大影响力的证明,也是她颇具环保意识且影响深远的作品的集结 "。《雕刻大地》不仅是最好地了解林璎作品和艺术思维的通道,也是一次高质量的纸上艺术展览。细细欣赏、品味林璎的作品,就能感受到她东方式的宁静、柔和,仿佛微风吹拂,在审美同时,也感受她作为艺术家的大爱。
《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
林璎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年 10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