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这位家长认为 , 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 , 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
长期以来,尽管各式各样的家长群暗藏矛盾,但这样明着撕破脸的,极少见。坦率地说,多数家长在家长群里是敢怒不敢言的。"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倒也是个体进行自我救济的办法之一。事后,众多网友对这名家长的退群予以支持。这一事件对人心的触动,显然不止于一位家长的被逼无奈、" 怒发冲冠 "。
家长群大约是国人最为熟知、参与度最广的一种群了。家长群也好,家校群也罢,对于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消弭争议、改善工作,作用是明显的。但不可否认,家长群在逐步异化,教师把家长视为可以随时调动的编外力量,就是最突出的问题——没有之一。
诚然,批评家长群异化现象,也得承认一个事实:家长群变成今天这样,是多方 " 促成 " 的结果——例如,不少家长乐于 " 讨任务 "、分担子。说白了," 马屁文化 " 的盛行催生了家长群的诡异风气——只把责任算到教师头上是不公允的。而不少教师喜好在家长群里 " 下命令 ",也折射出如今教师压力大、任务重的生态。但不可否认,强行要求家长履行 " 教师职责 ",进行所谓 " 齐抓共管 ",反映出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的扭曲,令人反感,令人遗憾。
据报道,10 月 13 日,浙江一所学校为了迎接检查要进行大扫除,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一位家长因为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打扫,被老师要求面谈,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可见,如今的一些家长群,早已衍生出诸多怪异功能,将家长绑架起来。家长本已承担着其 " 社会人 " 的角色功能,参与教书育人事务,虽为义务,校方也应当安排有度,岂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家长全身心投入?
天下苦家长群久矣。前述事件说明,必须让家长群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怎么回归?显然,退群、踢馆,还不是解决家长群乱象的根本之道。要正本清源、廓清风气,就要建章立制、严明规则。10 月 26 日,山西省太原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此举引发好评,应予以推广落实。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