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我们的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
这是资深记者、非虚构作家杨猛旅居伦敦三年以 " 内视角看外世界 " 对英国社会所做出的观察。这二十五篇文章结集成了《伦敦的 25 封来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书中涉及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记录了被主流叙事遗忘的一战华工,也写了那些在今日英国 " 宁愿受苦也沉默 " 的华人群体;杨猛写在英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国人家庭,这是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的焦虑情绪的延续;也写几个经历迥异的华人故事,讲述身处异国的他们如何给 " 中国人 " 的标签赋予新的定义;他还记录了那些引起英国社会震动的事件,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面向未来。
杨猛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反思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他山之石以攻玉,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杨猛曾两次入围 " 开发亚洲新闻奖 ",2010 年荣获日本举办的 " 开发亚洲新闻奖 " 一等奖。2013 年获得 " 中外对话 " 和英国《卫报》主办的 " 最佳环境报道奖 "。从 1995 年起开始记者工作,迄今为止,专注非虚构写作。
《伦敦的 25 封来信》
杨猛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年 11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