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 日是第四个 " 深圳人才日 ",当天,深圳市委组织部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举行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授牌仪式,民治街道被授牌 " 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 ",成为深圳首批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之一。
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和发展环境,围绕服务 " 双区建设 " 打造国际人才高地,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龙华区委组织部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 " 国际人才街区 " 建设的工作部署,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在民治街道规划建设 " 国际人才街区 ",为国际人才提供一个集综合服务、交流互动于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
民治街道按照深圳市国际人才街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整体部署,对标国际先进理念,结合民治国际化街区创建工作,以深圳北站周边 7.5 平方公里创建国际化人才街区,采取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突出营造 " 四个环境 ",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国际人才街区建设标杆。
打造贴心服务平台。红山国际服务中心于 11 月 2 日正式运营,提供临时住宿登记、法律税务宣传与咨询、工作许可等 " 一站式 " 服务。该中心共设 3 个窗口,分别是市外专局派驻窗口、公安派驻窗口、国际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并设有 24 小时自助便民设备,包括公安 " 三合一 " 机、街区图书馆等。依托该中心打造国际人才服务点,提供 " 线上 + 线下 " 便民服务和交流反馈渠道。同时,街道用好用足龙华区 " 智龙华 " 大数据平台,以及 " 龙小智 " 人才掌中宝小程序,掌上一码通行、一屏通览、一网通办、一键直达,让国际人才在家门口创业提供便利服务。
打造吸才引才载体。依托 " 人才绿道 " 文化地标,定期举办相关活动,链接人才资源,发挥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依托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秉承 " 用一杯咖啡的时间,为国际人才办好事 " 的服务理念,重点服务港澳台专业人才、外籍人才、海归人才、全球硕博人才等国际化人才。在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人才驿站和微创空间,结合需要开展就业创业技能业务培训,帮助来深建设者快速融入城市,让 " 来了就是深圳人 " 温暖更多群体。
打造国际生活环境。努力打造国际化生活环境,推动将上河坊购物乐园打造成市级夜间经济示范点、将 " 绿景 1866" 打造成国际化样板商业街、将红山 6979 打造成龙华升级版 " 欢乐海岸 "。大力推进市美术馆新馆、市第二图书馆建设,充实公共绿地、广场的文化内涵,提升街区公共艺术品的数量和质量,探索打造特色文化体验空间和地标性建筑,推动街区人文环境全面提升。
打造爱才留才氛围。结合人文社区建设,为国际人才开展针对性服务活动,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街道领导每人至少挂点联系 1 名辖区重点国际人才,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对挂点联系对象的 " 问情、问候 " 活动,主动关心国际人才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到国际人才居住较集中的社区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如举办汉语角、适应性培训、生活指引、多国节日庆典、各类联谊活动等。在端午、中秋等节日,走访国际人才,并邀请到社区开展相关活动。在红山国际服务中心等阵地设置外文书籍及多语种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理论书籍,免费供国际人才借阅。
国际人才街区建设为民治街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下一步,民治街道将按照 " 政治引领、服务贴心、社群融合、事业成就、国际代言 " 的要求,打造国际人才街区建设标杆。以国际化街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工作,配合打造环北站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圈,不断提升高品质的人才服务水平,推动各类人才在民治加速聚集,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深圳晚报记者 赵东眉 通讯员 杨雅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