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益 文 / 摄)11 月 6 日一大早,66 岁的魏阿姨吃过早饭就到了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乒乓球,午饭也顺便在这里吃了;夏心媛搭乘地铁去上班,早高峰车厢里都是和她一样的上班族,大学刚毕业的她入职还不到半年;午饭过后,72 岁的朱晓美下楼到小区到花园里遛弯儿,自从电梯加装好,腿脚不好的她也可以经常下楼了;秦淮科技高中的教学楼里,学生们正在做生物实验,植物样本是从对面的湿地公园摘来的;趁着工作的间隙,张先生到水西门的社保中心办业务,不到 10 分钟就完成了 …… 这是普通的一天,也是许多南京人日常生活的缩影。从上学到就业,从养老到安居," 十三五 " 期间,南京惠民政策接连出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养老:
创新推出家庭养老床位等服务,156.8 万人老有所养
每天早上,魏阿姨都会到新街口街道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去,进门在机器上刷一下脸,身份信息就都显示出来了。这里每天都有几十位老人,有的过来测量血压,有的像魏阿姨一样来活动中心锻炼身体,有的来老年大学听课。中心提供午饭,提前一天预定就行。根据南京市的政策文件,像魏阿姨这样的老年人,刷助老卡,一顿午饭只要 2 块钱,75 岁以上的还能减半。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这个养老服务中心还提供送餐上门,每天有 100-200 位老人使用这项服务。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送餐上门,这里还可以送其他服务上门,包括协助进食、口腔清理、排泄护理、压疮预防护理、擦浴、洗衣等。江苏悦心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居家运营中心总负责人郭朋介绍,近年来,根据南京的政策,以及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中心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还研发智能化设备,推出 " 家庭照护床位 ",通过视频监控语音通话设备、床头一键呼叫设备、体征监测床垫等设备,对老人生命体征进行 24 小时监测,做到 " 养老不离家 ",解决老人的居家护理需求,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属压力和专业护理难题。
南京比全国提前 10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60 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 156.8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 22.1%,养老服务需求巨大。今年 7 月,《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这是省会城市和省内城市第一部综合养老法规。在财政资金投入方面,市级财政将养老作为重点民生工作,2020 年投入资金达 3.35 亿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 喘息服务 "" 时间银行 "、家庭养老床位 …… 十三五期间,南京探索了众多新模式。
就业:
多项举措保就业,完善社会保障
从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后,经过笔试面试等筛选,今年 7 月,夏心媛入职了苏豪国际集团。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进入大学没多久,为了应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就业压力,她就自考了南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和很多即将毕业的同学都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所以入职后,除了本职工作,她在不断学习,参加了公司的员工培养计划。
江苏苏豪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张培根介绍,苏豪国际集团 " 十三五 " 期间新增了像夏心媛这样的年轻员工 140 名。" 从 2016 年开始,苏豪积极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就业服务活动,比如青年实习就业创业研讨会、‘宁聚计划’等。"
△苏豪新入职的员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人社局了解到," 十三五 " 期间,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 139 万人,较 " 十二五 " 时期增加 30 余万人。为吸引青年大学生来宁就业创业,南京多措并举,创新实施了青年大学生 " 宁聚计划 "" 宁聚新十条 "、战疫情促就业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等。" 宁聚计划 " 实施以来,南京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实现高位连增,2018、2019 年分别达 34.15 万人、39.13 万人,截至 2020 年 9 月底,累计新增超过百万人。
在保就业的同时," 十三五 " 时期,南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断完善。五年来,南京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达到 3188 元,较 " 十二五 " 末增加 529 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 470 元 / 月,较 " 十二五 " 末增加 160 元;失业保险金最高发放标准由 " 十二五 " 末的 1630 元 / 月,提高至 2020 元 / 月,增幅达 24%,最低发放标准由 " 十二五 " 末的 858 元 / 月提高至 1417.5 元 / 月,增幅达 65%。
△社保中心
凭借 "15 分钟就业社保服务圈 ",业务办理也更加方便了,在全市各区、街道社保经办服务窗口以及市政务服务中心、银行等机构设置社会保险自助服务终端,提供市民卡 " 一站式 " 查询和自助打印服务。在农村实现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 " 四个不出村 "。过去不同的业务要在不同的窗口分别排队办理,现在实行 " 一窗式 " 后,平均 9 分钟就可以办理完。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综合部部长王璇介绍,据统计,有市民曾经花 9 分钟办理了 11 项业务。
安居:
加装电梯、翻修出新,1282 个老旧小区换新颜
72 岁的朱晓美家住建邺区天顺苑,这是一个 1999 年建成的老小区,地面坑洼、墙面破损、绿化差、没有电梯 …… 几年前,这个小区可以说集纳了老旧小区的通病。对朱晓美来说,最要命的是没有电梯,尽管家住三楼,但因为髋关节的原因,上了年纪后,她抬腿屈膝都会疼,没有办法爬楼,一天最多只能下楼两趟。
△天顺苑加装的电梯
转机出现在 2017 年,在南京允许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小区有 5 个单元率先加入了装电梯的行列。" 先装的电梯装好后,其他单元的来试乘,都觉得不错,慢慢地大家都装了,现在 14 个单元有 12 个已经装好了,还有 2 个正在走程序,年底就能完成。我现在想什么时候下楼就什么时候下楼。" 朱阿姨笑着告诉记者,更让她开心的是,去年小区还完成了出新,地面重新铺了,绿化带也修整了,还建了休闲广场,种上了樱花,最近垃圾分类也做得有模有样,房价每平米涨了近一万元。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京累计 2517 部电梯签订书面协议,1519 部已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在建 127 部,完工 1026 部。2016 年以来,南京还着力解决全市 2000 年以前建成的,936 个、建筑面积 1685 万平方米非商品房老旧小区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整治老旧小区 1282 个,建筑面积 3425 万平方米,房屋 11266 幢,受益群众 39 万户,已超额完成 " 十三五 " 老旧小区整治任务。
教育:
新建百余所学校,现代化水平全省名列前茅
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是一所新建的高中,由南京市教育局、秦淮区人民政府、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共建,位于七桥瓮湿地公园对面。截至目前,招收了两届学生。
△秦淮科技高中
在这所以科技冠名的学校里,科技感可以说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崭新的硬件设备,校园里还设置了移动图书馆,随时借阅图书。星期五下午,学生们在上选修课,有的选修了无人机,两人一组,自己设计机翼,实践操作飞跃障碍物;有的选修自动驾驶,通过 AR 技术来驾驶车辆;选修天文的还可以组建北斗科普活动航天战队;生物实验室里孩子们正在学习细胞壁,用来观察的植物来自于学校对面的公园 ……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教育局了解到," 十三五 " 期间,南京新开办的高中有 8 所,秦淮科技高中只是其中之一,而新开办的中小学有 106 所,幼儿园有 271 所。" 十三五 " 期间,南京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市现有高中 57 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 586 所、幼儿园 1010 所。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3 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 16 年以上,教育发展指数在全国、全省居领先水平。在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中南京连续五年在设区市中位列第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