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存量危房 " 动态清零 ",形成多个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点 ……11 月 10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新闻发布会获悉,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以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别通报 " 十三五 " 期间在 " 乡村振兴 " 方面的成绩单。
农业
农民收入增长,基本建成 15 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2019 年,全市涉农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819 亿元,占全市比重达 63%,比 2015 年提高近 8 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9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7636 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较 2015 年 19483 元增长 42%,年增幅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发布会上,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晓平首先介绍了南京 " 十三五 " 农业发展情况。全市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改善,涉农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基本建成 15 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农业生产以及保供能力如何?2020 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 210 万亩,预计粮食产量 20.5 亿斤。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全市 12 个新改扩建万头规模猪场全部投产,新增产能 48.8 万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保持在 98%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 80%。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占比相较 2015 年提高 35 个、4.3 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达 90.5%。
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 52 亿元。全市所有的村(社区)均已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240 万人,并试点开展 " 村舍社分账 "。
从 2016 年起,南京对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9000 元以下的 7.7 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村级年稳定性收入 100 万元以下的 200 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到 2019 年底,所有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脱贫 " 摘帽 "。
住房
完成存量危房改造,实现 " 动态清零 "
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事情,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着广大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现代快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 十三五 " 期间,南京全市 3483 户存量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2020 年新增 22 户贫困家庭危房已完成改造,55 户正在实施,实现 " 动态清零 "。
南京市建委二级巡视员刘刚介绍,市区两级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2017 年江宁区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2019 年六合区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在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方面,2016-2020 年,南京共实施小城镇建设整治项目 343 项、总投资约 41 亿元。相较于 2015 年底,截至 2019 年底,33 个涉农镇街建成区平均道路里程从 87.74 公里提高到 91.77 公里;建成区平均绿化覆盖面积从 121.43 公顷提高到 142.27 公顷;污水处理率从 63.86% 提高到 76.90%…… 此外,用水普及率达 100%,燃气普及率达 99.4%,形成了一批 " 精致、雅致、宜居、乐居 " 的新市镇。
村居
" 示范村 + 农业园 + 旅游点 ",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板块
美丽乡村已成为南京精美的城市名片。南京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862 个,市级 " 水美乡村 "133 个,江宁黄龙岘等 20 个村先后被授予中国最美村镇(乡村)、中国最美田园荣誉称号。
" 今年继续开展 475 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 70%,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全覆盖,农村旱厕基本全部拆除,户厕无害化改造应改尽改,完成 2000 公里农村道路绿化。" 蒋晓平介绍,长江禁捕全面落实," 十三五 " 以来累计向 " 一江两湖 " 投放鱼类超 4.5 亿尾。
近年来,农村经济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加旺盛。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何流介绍," 从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南京已将一期规划 5 个片区 1600 平方公里,扩展至 11 个片区 3900 平方公里(接近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二),涉及 24 个街镇、188 个行政村,助力打造‘示范村 + 农业园 + 旅游点’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板块。"
2019 年底,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市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预留专项用地指标,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此外根据《南京市耕地保护补贴暂行办法》,南京以每年 300 元 / 亩的标准向承包耕地的农户发放耕地保护补贴。" 十三五 " 期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 36 亿余元,惠及全市 50 余万户农民。
产业
" 互联网 + 现代农业 ",品牌特色凸显
南京形成了江宁休闲农业、六合蔬果、高淳水产等区域特色产业。" 茉莉六合 "" 食礼秦淮 " 等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 互联网 + 现代农业 " 发展良好,建成 10 多个百亩以上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点,农业电商网店达 3000 余家。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在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2018 — 2020 连续 3 年成功承办全国 " 双新双创 " 博览会。
" 全市建成创意休闲农业景点(区)500 多个,较 2015 年翻了一番;休闲农业接待游客 3000 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 100 亿元。" 蒋晓平介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达 71%,比 2015 年高出 6.5 个百分点。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 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40 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 320 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十三五 " 以来南京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 5 万人,集聚各类乡土人才近 4000 名。同时每年向农民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耕地保护补贴金额超 10 亿元。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