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从无土栽培到数据采集,从农业光伏到数字信息管理 …… 在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 " 南京国家农高区 "),这样的智慧农业科技应用场景随处可见。11 月 13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这里,看到作为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生产可控、占地少、产能高效,这里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 光伏 + 农业
" 光伏 + 农业 "," 植物工厂 " 里蔬菜全年无休
生菜、菠菜等生长在架子上,从每一层的圆孔里长出,看起来层层叠翠。菜叶上方是 LED 灯带,室内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整个环境看不见一粒土。在南京国家农高区的 " 光伏 + 农业 " 智慧植物工厂里,花卉、蔬菜植株正在茁壮成长。
" 和普通大棚种植的蔬菜不同,这里的蔬菜一直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通过调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照明时间等参数,营造最利于蔬菜生长的环境。" 一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绿色无农残的基础上,蔬菜生长快、产量高。这里的蔬菜比大棚蔬菜种植时间节约 20 天左右,实现全年连续生产。工厂里的蔬菜价格是市场上同类型蔬菜的 3-5 倍,主要销往南京周边高级超市和酒店,也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记者了解到,植物工厂每天蔬菜产量可达 250 公斤,年利润 100 万元以上,真正的科技为农业 " 插上 " 致富 " 翅膀 "。该植物工厂不是独立存在的,外面的智能玻璃温室的顶上,一排排波浪形钢结构上有光伏面板。植物工厂内所消耗的电便来自光伏发电。
涉农高校入驻,田间地头建起研究中心
绿油油的黄豆叶、926 个品种的麦子 …… 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表型组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有一座自主研发的田间移动表型仓,这里栽种着专家们研究实验的各种作物。
△ 田间移动表型仓
" 这是一座立体的智能表型仓,跨度 36 米,长度 30 米,最高的地方 11 米,四周和上方都安装了若干机器及移动轨道,可以来回移动,监测多种主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每天根、茎、叶植株的形态变化。" 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傅秀清介绍。 " 我们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调节环境,从而加快作物的遗传育种。" 傅秀清说。在研究中,可以通过作物表型形成规律与基因、环境调控机制,为基因移植、改良品种奠定基础。
据介绍,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占地 250 亩,目前作物表型仓和研发大楼陆续开建,主体部分已经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具有对六种以上主要作物进行年百万株及日百亩大田表型精准采集与深度解析能力,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 植物工厂
智慧农业,打造数字农业云平台
作为全国最早的蓝莓、黑莓种植区,南京国家农高区建成 " 两莓 " 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拥有黑莓、蓝莓、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基地。
△ 数字农业云平台
" 在两莓高效种植示范园,每一个地块编号后,随后能在大数据平台看到品种、种植天数、农事记录等。" 中植生态植物科学研究院执行董事俞小花告诉记者,示范园有一系列数字信息管理应用、物联网等配套设施,专家团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情况实时查看蓝莓黑莓成长进度、施肥情况,目前有三个专家团队分别提供栽培技术、肥料和植物保护、食品加工等技术指导。
△ 蓝莓基地
" 这套系统提高两莓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它具有溯源的优势。通过扫描蓝莓或者黑莓产品的二维码,产品、育苗、鲜果等一目了然,能够看到输送到全国的地方。" 俞小花介绍,此外,还有 VR 远程授课平台,打造两莓示范园 VR 培训教室,实现学员远程接受两莓知识培训,最大限度节约专家资源,提高培训效率。这套系统还在建设中。预计明年正式建成。
据介绍,南京国家农高区还积极探索推进美丽乡村 + 特色产业、休闲旅游、新型经营主体等绿色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了李巷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带动力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片区,创建了 " 无想田园 " 省内首个农产品区域品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成效不断凸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