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1-15
深晚报道 |马伯庸做客深圳读书论坛:新作《两京十五日》记述一场发生在明代的“极速之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1 月 15 日下午,《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现身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与深圳的大小书迷们做了一次以 " 读书与做事 " 为主题的分享会。北区大台阶座无虚席,许多读者带着马伯庸的新书《两京十五日》翘首以盼。

《两京十五日》是马伯庸在 2020 年 7 月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故事发生于明洪熙元年。这本长篇历史小说巨作分为上下两部,全文近 70 万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故事灵感,竟来源于《明史》中一段仅 40 字的真实记载:" 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马伯庸仅靠寥寥几句真实记载,便脑补出这部不同凡响的作品。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洪熙元年,当朝太子朱瞻基宝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天子病危消息传来,太子于是踏上了疯狂的极速之旅。他必须在 15 天内跑完两千两百余里路,从南京赶至北京去拯救自己。这是继《长安十二时辰》之后,马伯庸的又一力作。

关于创作方面,马伯庸觉得新书是有突破的。之前在写关于明朝的纪实文学时,出于对史实的尊重,马伯庸要一直 " 显微镜 " 式看史实,一句也不敢发挥,故事创作堪称 " 文字考古 "。而近期的几部作品,马伯庸就对书中小人物的塑造着力关注。对故事本身而言,小人物的命运总是马伯庸最关注的,也是写起来最有意思的。《两京十五日》里的捕快吴定缘,就是一个小人物,而他又是故事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马伯庸为此说:" 希望书中的故事带给读者感动,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而自己又是命运这部剧的主角。"

谈到学习与阅读习惯,马伯庸说:" 我有一个习惯,每次去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在附近书店转一圈,到了任何书店都至少买一本书再走,支持一下实体书店。实体书店是一个让我们能拿到 " 意想不到的书 " 的地方,这时候我们总会有耐心地翻几十页看一看,这就是实体书店的意义。马伯庸也非常推崇电子书:" 我出门手机里有好几个阅读 APP,也会随身带 Kindle。电子书是非常好用的,我很推荐大家使用电子书阅读。因为买了电子书,我买实体书也开始克制数量了。"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实习生 王熙童

相关标签

马伯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