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治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社区在城市管理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群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以党建为统领,以 " 五治 " 促 " 共治 ",架起社区居民自治 " 连心桥 ",打造具有沙头角基层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辖区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无物业自治有 " 妙招 ":让自家小区 " 美起来 "
从以前无物业到现在环境有人管、事务有人议,对于城中村的变化,沙头角社区元墩头自然村的居民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2016 年起就在该小区居住的刘先生说,在街道党建引领的带领下,小区已先后对排水系统、大门、围墙等进行整改,居民还一起动手清理垃圾、绿化带等,现在小区环境越变越美了,居民生活也更舒心了。
沙头角街道辖区目前有小区 145 个,像元墩头村一样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就有 37 个,从数据和居民反映情况看,无物业管理小区大多为 80、90 年代竣工建设的单位宿舍楼和居民楼,存在小区专业管理难度大、矛盾纠纷较多等问题。
如何让无物业管理小区 " 活起来 ",一起建设美好家园?沙头角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模式,帮促这类小区 " 改头换面 ",对小区进行微改造,有效提升了无物业管理小区的自治水平。
日前来到该小区时,外墙改造已完成,小区整体焕然一新。围墙整修完毕,社区志愿者在修葺一新的墙壁上画上金鱼,四周还点缀了绿植、童趣摆设,让原本杂乱无序的一角变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 现场布置所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家庭废弃的生活用品,通过自治的方式来动手改造,居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沙头角社区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元墩头自然村的改造对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新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后沙头角街道将根据各无物业管理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民生微实事带来 " 大幸福 ":让辖区居民 " 动起来 "
" 走走走,到社区看表演去!" 沙头角街道桥东社区传来这样欢快的声音,仔细一听是居民约着去社区看文艺演出。这是沙头角街道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自 2016 年深圳市启动 " 民生微实事 " 项目以来,沙头角街道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开展工程类、服务类、货物类民生项目近 500 项,花费 2000 多万元,惠及居民人数 710910 人次。
项目内容涵盖了安全隐患整治、社区品质提升、公共设施完善、社区公益服务、社区文体活动和社区教育等。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开展,把基层党建、政府职能转变和基层自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小事及时解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拉近了居民群众与党委政府的关系,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提高了政府、街道、社区的公信度。
党群中心打造 " 休闲阵地 ":让多样服务 " 聚起来 "
健身器械上,几位居民在热火朝天地锻炼着身体;社区文艺小组的成员们,用洪亮的嗓音唱起欢乐的歌 …… 这是沙头角街道各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场景,每天锻炼锻炼身体、唱唱歌,让这里的居民身心愉悦、幸福感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在丰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容方面,沙头角街道采取项目化管理,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党群服务品牌,做到 " 一党委一特色品牌 "。东和社区的 " 党建咖啡馆 " 活动,让居民通过参与 " 党务知识连连看 " 热身游戏学习党务相关知识,重温入党誓词,促进了党员和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
田心社区 " 党员大红花 " 项目,打造社区党群公益的常态化平台,鼓励社区党员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等。
" 基层治理要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作用,社区彻底放手,尽量不干涉,让居民们自治管理、商量共事,解决出现的问题。" 沙头角街道党工委书记汪斌表示。在特色文体活动之余,沙头角街道还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敬老、义务巡逻、安全隐患查找、垃圾分类督导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辖区治理中来。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通讯员 张凯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