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百合佳缘集团发布了最新的婚恋观调查报告——《中国式相亲之父母篇》。该报告通过父母的角度立场,分别从父母对子女婚恋的态度、认知以及参与度等问题,深入探讨中国式婚恋的内在意义。
多数父母认为 25-30 岁为最佳婚龄
在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的传统婚恋思想下,大多父母都希望子女早日找到归宿,完成人生的重要事项。《报告》显示,大多数父母认为 25-30 周岁是子女的最佳婚龄。" 三十岁 " 是人生历程的重大关卡,其中四成单身人士的父母认为,子女的最佳婚龄在 30 周岁前;25 岁的结婚年龄,也有不少父母认为是最佳的婚龄,尤其女方父母占比达到 40%,略高于男方父母 35% 的比例。
在崇尚自由恋爱的当下,也有不到一成的父母相对 " 佛系 ",没有对子女的结婚年龄有过多想法,不想给予子女太多的压力。
在传统文化里,孩子迟迟无法解决婚姻大事,会被父母视作一件自己未完成的事情,这种未完成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调研数据中,关于子女单身这件事,42% 的男生父母和 25% 的女生父母会感到焦虑。
父母的催婚,并不为了掌控孩子的生活,而是来自基因中对子女婚恋延续的使命感,让他们产生的一种美好愿望。数据发现,希望看到子女早日成家立业,是父母 " 催婚 " 的最大动力,超过三成的比例占据了首位。
《报告》显示,六成单身人士的父母表示曾给子女介绍过相亲对象,其中男生父母介绍过的占比 64%,高于女生父母的 56%。在目前 " 男多女少 " 的婚恋现状,男方父母显然要比女方更加着急。在子女心中,父母参与到自己的婚恋,这并不见得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调查数据中,希望父母给自己介绍相亲对象仅不到两成的比例,道出了儿女们的心声。
七成父母接受子女 " 姐弟恋 "
子女的婚恋大事牵动着父母的神经,但他们对子女对象的条件考量中并不会 " 马虎 "。《报告》显示,50% 的男生父母与 45% 的女生父母,将 " 对方的性格 " 视为子女选择婚恋对象的首要条件;还有 42% 的男方父母和 53% 的女性父母更加看重对方的 " 上进心 "。
除此之外,双方父母还会因子女的角色立场而产生较大的看重度差异,其中男方父母比较看重女方的年龄、爱好、婚史等情况;女方父母则更在乎男方的职业、学历、经济条件等。
除了上述的考量因素,传统婚恋观念里处于敏感地带的 " 姐弟恋 ",曾给不少子女的婚恋缔造无形中的阻碍,随着时代婚恋形势不同,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契机。《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能够接受子女 " 姐弟恋 ";转变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完成,也有近三成的父母对子女进行姐弟恋坚决说 " 不 "。
经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两代人,在婚恋的认知上存在着差异,因此父母所认重的婚恋条件,并不能完全代表着子女对伴侣的择偶标准。其中,24% 的子女对父母的考量条件完全不认可,认为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仅有 3% 的子女是完全跟父母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婚恋的选择标准上,部分子女与父母还是心有灵犀的,45% 的子女择偶标准与父母的要求基本相近。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