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1-21
5000余人参与“常走大运”,用实际行动保护运河遗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敏)" 常来常州,常走大运 "。11 月 21 日上午,2020 年 " 常走大运 " 暨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改造提升启动仪式在美丽古老的春秋淹城遗址公园举行。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宣布 " 常走大运 " 队伍出发,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冷志明为队伍授旗,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峰,省发改委副主任李荣锦,以及常州市领导出席活动。

△ " 常走大运 " 主会场。夏晨希 / 摄

此次活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文化和旅游产业部主办,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及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管理投资集团承办。吸引大运河沿线 8 省(市)相关部门代表与常州市社会各界市民代表共计 5000 余人参加。

△ " 常走大运 " 主会场。夏晨希 / 摄

中国大运河蜿蜒 3200 公里,是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是一条承载着密集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是活着的、流动着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精神的集中诠释。常州是一座底蕴深厚、古今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常州段肇始于春秋、发展于隋唐、鼎盛于明清,是文字记载江南运河的最早段落。两千多年来,大运河穿越繁华的常州古城,滋润了广袤土地、千万民众,形成了 " 通江达湖、城河相依 " 的文化景观,孕育了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等文脉资源,为常州赢得 " 中吴要辅、八邑名都 " 的美誉。2014 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常州城区段大运河成为常州市第一个世界遗产。

△ " 常走大运 " 主会场。夏晨希 / 摄

" 常走大运 " 是常州运河遗产保护宣传的首创性群众活动品牌,自 2013 年起已连续举办 8 届,活动规模从起初的 500 人逐步扩展至 5000 人,从当初的单一线路扩展到今年淹城主会场加新北区奔牛镇、天宁区东坡公园、钟楼区西瀛门、经开区运河公园四个分会场全域互动。连续 2 年全国运河城市均有代表到场参与。" 常走大运 " 已在全国形成影响力,成为大运河畔百姓期盼的年度盛事。

△ " 常走大运 " 钟楼西瀛门分会场。姚福达 / 摄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涛在致辞中表示,保护运河、传承运河、共享运河,是大运河沿线人民的共同期盼。常州将以此次活动的举办为新的起点,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做好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文章,接续好运河历史文脉,传承好常州文化底蕴,谱写好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新篇章,把大运河常州段真正打造成为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奋力书写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的时代答卷。

现场,领导嘉宾们共同启动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改造提升项目,这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工程之一。淹城之水和大运河贯通相连,本着整体保护、生态保护、尊重历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常州将力争把该项目打造成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区,中国大运河早期文化展示的标本区,江苏运河文化传承保护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启动仪式之后,主会场与四个分会场共 5000 多人,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运河、常州城,感受大运河文化遗产之美,为传承运河文明、保护运河环境而努力。

相关标签

遗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