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0 日下午,罗湖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大讲堂举办多方参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研讨会。在世界儿童日这天,多位专家大咖就深圳市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不同经验,探讨政府、社会、社区、专业人士不同角色如何发挥自身的力量,支持儿童参与,吸纳儿童意见并落实,营造儿童友好型社区的亮点。
罗湖区政协委员卢礼炎、吴海波、吕平、张达武,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磊,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刘磊,深圳市绿色基金会项目总监张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朱健刚,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宇珊,罗湖社会创新空间总监张晋,田贝社区代表李双中主任、督导陈烨铃,深圳市罗湖区捌零柒社区公益发展中心总干事薛诗颖等近 30 人出席本次研讨会。
在开幕致辞中,罗湖区政协委员吕平说道,深圳市最早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罗湖区也希望做更多的事情,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示范区。" 让小朋友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启发小朋友从小有一个意识,怎样关心所住的社区,以及关注社会的参与治理过程,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来呼吁、宣传,把它做得更远一点。"
研讨会中,深圳市罗湖区捌零柒社区公益发展中心总干事薛诗颖分享了以 " 儿童共建社区公共空间设计项目的探索及挑战 " 为主题的多年实践经验。她以笋岗街道田贝社区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为例,首先要和街道层面建立共识,然后与社区党委、居民、物业等利益相关方做密切沟通,同时带动儿童参与调研针对社区空间做分析,制定一个合适的空间改造设计。
随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磊、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刘磊及深圳市绿色基金会项目总监张宁分别就儿童友好型社区及游戏场地实践探索、社区小公园的诞生及背后的推动力量及社区共建花园的深圳之路作出分享。
绿色生态环境对儿童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社区公园,社区街角、沿街绿地也能成为 " 花园 ",甚至高低错落的石块也能成为小朋友捉迷藏的游戏园。只要有小朋友愿意来使用,就是 " 儿童友好 "。几位嘉宾有趣又详实的案例分享让在场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工作者们受益匪浅。
在专题讨论环节,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朱健刚对 " 儿童友好 " 做出了新的解读,他认为,儿童友好不一定是说给儿童提供更好的空间,可能是让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中去,甚至是让他们拥有这个空间,儿童友好也可能是其他层面的意思。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宇珊表示,四个案例都包含了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说明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社区的理念,绝不是一个妇联来支持的,而是由各个部门、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她建议,将来在进行规划时,可以多种方式让儿童参与提议,听到儿童的声音。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李娴 编辑 易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