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 年前的一个小渔村,名副其实的 " 科技荒漠 ",今天已经成长为全球 " 创新之都 ",被人们誉为 " 超越硅谷的创客天堂 "" 蜚声国际的设计之城 "" 创新温室 "" 全球三大创新中心 "…… 为什么是深圳?是深圳的前瞻性布局和产业规划?是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城市的主导战略?是深圳构建了覆盖各领域的创新政策体系?还是深圳科技、产业、管理、金融、文化、商业模式等种种创新的叠加效应?
11 月 21 日,2020 年南山文化讲坛 " 跨年对话 " ——解码深圳的创新基因活动在南山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开展,现场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资深媒体人胡洪侠共同为读者解码深圳的创新基因。
" 深圳怎么成为特区的,这个照片就是逃港被遣送的照片,当年深圳大逃港的时候邓小平在广州,是我们的政策问题,半年之后习仲勋到我们这里调研,香港 80% 以上都是广东人,我们没有制定好的政策,最终解决偷渡外逃问题,根本要靠加快改革,没有大逃港可能就没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是被逼出来的,我们有今天实际上就是当年抓住的机遇 ……" 一张张震撼人心的老照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组组精准数据的变化 …… 活动上,唐杰教授讲出了深圳的过去、过程和未来,从农业化、工业化到科学化,用 " 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 " 解密了深圳的创新基因。
" 有了数据要素市场企业家才能组织,企业家就是配制各种资源。要素市场的各种资源、能力、资本,劳动力就能创新,没有要素市场,无法进行创新 ……" 郭万达院长用人口流动、资本、科技、知识、数据的流动等要素市场,讲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创新,引入了文化的角度,解读了深圳的创新基因。
除此之外,论坛上,还设立与读者对话环节,读者就关于 " 深圳未来、深圳科学、深圳创新 " 等问题进行提问,对话嘉宾以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语言,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解答。
" 这次活动真的很干货,从论坛上我了解到了深圳产业经历了三次波动,深圳又怎样凤凰磐涅,制造业三次升级,深圳是如何创新,这些对我感触非常大。" 一名参与本次论坛的读者有感而发。
深圳晚报记者 郑燕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