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弟子、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弟子刘昭做客《深圳老年大学 · 湾畔学堂第七期》,为大家带来《民间曲艺和传统道德》主题分享,他表示:千年传承的曲艺不止一乐呵。
刘昭现任深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深圳市罗湖区曲协主席、深圳罗湖区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化基层宣传能人。此次活动由深圳老年大学、深圳市诗书礼乐研究会共同主办,由罗湖区图书馆承办,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党委、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协办,由青青莲子家庭教育中心提供特别支持。
现场,刘昭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曲艺的种类,曲艺的起源,曲艺界的名人趣事。重点介绍了相声、评书以及不可忽视的传统道德与曲艺作品的力量。 据了解,早在春秋时代曲艺的雏形俳优已经出现,唐宋时期有更多的形式如弄参军、参军戏清,直到清朝同光年间出现相声。评书类的特点是只说不唱,由一个演员讲故事;相声类是中国民间说笑话发展成的,能够满足群众文化娱乐的要求;快板类又包括快板书、山东快书、对口快板、天津快板、竹板书等曲种;鼓曲类音乐性较强,以演唱曲词为主;说唱书类则是表演时连说带唱,说说唱唱 ……
刘昭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许多专业知识,如包袱种类十几种:三番四抖、反差、吃了吐、谐音、掉凳、撞托、歪柳、倒口、臭丢、现挂、伦理、臭活等等。在讲解过程中,他不时插入一段妙趣横生的表演,让人捧腹。观众表示: " 今天下午收获满满,在尽情享受曲艺乐趣的同时,又知道了很多关于曲艺的知识。"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