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2-04
深晚报道 | 上下游地区同心协力 一起保东江之水长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 11 月初,深晚记者赴 " 东江之源 " 寻乌采访了解到,在中宣部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推动下,深圳市对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支援合作工作深入展开。作为东江的发源地,寻乌一手抓基础配套建设,一手稳生态环境保护,守住了绿水青山,为东江下游群众的用水安全把好了第一道关。

寻乌县在水质保护上的努力,也获得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11 月 30 日,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表彰活动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为寻乌授牌,寻乌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永飞上台领取奖牌。

▲干净清澈的寻乌河吸引了很多鹭鸟在此栖息觅食。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成绩背后,寻乌在治理与保持水质工作方面克服了怎样的困难?有何经验可供分享?生态的继续保持还将迎接哪些挑战?带着这些疑问,深晚记者近日专访了寻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高远。

谈成就

森林覆盖率、水质、空气质量全面向好

深圳晚报: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寻乌目前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所取得的具体成就吗?

高远:近年来,寻乌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各项要求,落实江西省奋力打造美丽中国 " 江西样板 "、赣州市争当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排头兵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治山理水,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干净清澈的寻乌河吸引了很多鹭鸟在此栖息觅食。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寻乌县森林覆盖率由 1979 年的 45% 提高到现在的 82.3%,东江源头桠髻钵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95%;东江源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东江源头保护区团丰桥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地表水和东江源保护区水质满足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均达到了年度计划控制指标和减排目标。

深圳晚报:为了保住绿水青山,寻乌这些年都做了哪些比较关键的决策?

高远:生态保护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为了保持东江水源地的原生态,我们投入 4.7 亿元实施太湖水库、东江源头水源区 " 两个半村 " 整体搬迁工作,易地移民 773 户 3503 人;并筹资 6.1 亿元建设 " 太湖新村 " 移民安置点;对 14 个乡(镇)、93 个村的深山区群众进行移民,2008 年以来搬迁 2690 户 10561 人。

此外,积极推进山体复绿工作。2016 年以来,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 11.57 万亩,实施县城规划区山体复绿工程,采取政府赎买的方式征收县城山体复绿 6631.8 亩;2011 年以来累计新增造林面积 23.252 万亩。

我们还投资 9.55 亿元重点推进文峰乡石排、柯树塘及涵水片区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治理面积 12 平方公里,治理河长 111.927 公里。采取 " 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 " 同时治理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打造了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示范样板工程。

谈付出

严拒高污染、高能耗项目

深圳晚报: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句话实现起来是需要下大决心的。据了解,寻乌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出了很大牺牲。

高远:确实,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拒绝高污染、高能耗等不利于环保的项目落户,可以用 " 壮士断腕 " 来形容。2018 年,某公司提出在寻乌投资 2 亿元建设五金制品厂,建成投产后可纳税千万元。考虑企业生产流程有电镀工艺,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县里坚决亮起 " 红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9 年,寻乌拒绝污染大的项目就有 40 多个,这些项目总投资额达 30 多亿元。

▲寻乌县太湖水库。

2007 年以来,经过洽谈、初审,累计拒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280 多个,工业园入园项目环评率达 100%。

寻乌也始终保持对生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我们组建了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局,利用手机报、公告栏等媒体平台公布举报电话,加强巡查监管,做到举报必查、违法必究。2017 年以来,依法查处非法开采稀土、小电镀等环境违法案件 15 起,刑拘 10 人,行政拘留 3 人,起诉 3 人。

谈困难

经济水平落后给可持续治理带来隐患

深圳晚报:寻乌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对于如何巩固和强化这个成果,我们还有什么计划和举措?

高远:我们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必须看到,作为一个山区小城,我们面临的困难现实而艰巨。

虽然近年来寻乌经济发展已取得一些进步,但经济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发展不快、比重偏低;工业产业集群未成形、总体规模较小;第三产业仍不兴旺、带动能力不足,在区域发展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使得寻乌县经济社会发展仍有待急起直追。而当地人民群众要求摆脱落后、赶超先进的愿望也非常强烈,这就有带来增加投入、消耗更多的资源能源的可能,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挑战。

▲寻乌县东江源头仙女湖瀑布。

由于受财力、技术、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影响,治理标准不高、难以长效持续维护等问题日益凸显,以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生态稳定性差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整体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在水源保护方面,寻乌面临稀土矿山治理标准再提升、污水处理设施需再完善、发展方式需再转变等问题,且破解上述问题的项目需求广、操作难度高、资金缺口大,对欠发达、后发展的源区县来讲,是个难以独自承受的重负仍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谈对策

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深圳晚报:对于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从寻乌县长期实践的角度来看,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高远: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刻绷紧生态环保这根弦,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为此,寻乌县的主要领导将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坚持改革创新,加大推进力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升东江源头水质,确保东江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首先,我们将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我们计划出台相应政策,积极贯彻国家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引导鼓励珠三角地区向源区转移低碳高新技术产业,帮助东江源区发展生态产业,打造东江源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型、循环型、低碳型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源区经济发展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源区人民的生计问题和后顾之忧,为进一步保护好源区生态环境提供经济支撑。

其次,推动完善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我们将恳请国家层面建立赣粤两地保护东江源生态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和解决赣粤两省在保护东江生态环境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此外,由于东江源区历史欠账多,生态补偿资金有限,要在短期内彻底解决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任务艰巨。为此,我们积极呼吁保持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长期连贯性,以确保东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稳定达标。

"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相隔千万里,共饮一江水。" 东江,是广东省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以及香港 4000 多万城乡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区域有分界,污染、环保无分界,我们希望流域上下游地区同心协力,确保东江之水长清。

深圳晚报记者 陈莉 王新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