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在福建省一场大学生女子足球赛中,出现了因球员染发导致球队 " 未赛判负 " 的情况。" 球员因头发不是乌黑色被禁止出场 ",在网友中引起了极大争议。现代快报记者致电赛事主办方之一的福建省体育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 如果有规定,那就应该遵守。"
据其他媒体报道,福州大学工作人员曾就此事回应称,按照此次比赛规则,球员不可以染发,而当时双方球员都有染发情况,最终集美大学有 8 人可上场比赛,福州大学只剩下 6 人,不满足至少 7 人的要求,因此被强制判负。
一支足球队只要不满足上场人数的最低要求,就必须退出比赛,并被判负。这是铁的规则,但是根据头发颜色来决定胜负,又是哪门子的规则呢?显然,这里有苛责之嫌。
一个不是花絮的 " 花絮 " 说明了发色问题的严重性和 " 可变通性 "。由于两支参赛队有部分球员被叫停比赛资格,因此一度紧急向附近发廊购买黑色染发膏应急。
一场赛事做出足球层面之外的某项规定,并非罕见。2018 年,中国足协曾向各职业俱乐部下发 " 文身禁令 "。但已经有文身的球员,在用胶带遮挡后可登场。这和用 " 黑膏 " 遮蔽染色后可以上场,有相通之处。规则当然必须硬气,但实事求是地打开包容、变通之道,也很有必要。要是 " 一棒子打死 ",估计很多中超队、很多大学生女子足球队,都会出现 " 球员荒 ",比赛就可能出现大面积休止。毋庸讳言,相关领域文身、染发者为数不少。要改变现状,时间是个问题。
由于省级大学生足球比赛,不属于职业足球范畴,主办方又是教育部门,因此从教育理念上对参赛人员的染发做出限制,有其合理性,但争议性也不小,因为有的高校对学生发色并不做硬性要求。可无论如何,把足球比赛的胜负 " 挂钩 " 于参赛者的发色,这违背常识。有可能会在足坛留下可笑样本。
众所周知,足球比赛,赛的是技术和公平。发色如何,一点不会对比赛结果造成影响。否则内马尔早就顶着一头 " 绿菠菜 " 拿到世界杯了。在两队都有队员 " 抹黑 " 发色的情况下,揪住其间一名队员发色 " 不够乌黑 " 不放,有一点无厘头的感觉。而裁判组应投诉要求,作出 " 未赛判负 " 决定,也让人难以理解。这不是 " 有规定就要遵守 " 的问题,而是尺度该不该稳定的问题——要不要把乌黑色分个乌色和黑色,再分出个三六九等,最后依次将人逐出比赛呢?
足球是纯粹的,它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有色眼光。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