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别集》深圳读者见面会现场
为纪念作家汪曾祺诞辰 100 周年,汪曾祺先生之子汪朗和家人及深知汪曾祺的作家、学者、编辑组成编辑委员会,共同编选了一套汪曾祺全新的文集《汪曾祺别集》。这套书参照《沈从文别集》的体例,从目前所见的汪曾祺全部作品中精选出二十册小书,纪念汪先生的同时,也向沈从文先生致敬。
《汪曾祺别集》包括汪曾祺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在内,计 20 卷,每卷各有独立主题,总字数约 200 万字。据《汪曾祺别集》出版统筹人、北京读蜜传媒总编辑金马洛介绍,2020 年 5 月出版了前八卷,全 20 卷将于 12 月出齐。
▲《汪曾祺别集》(全 20 卷)书影
《汪曾祺别集》被称为 " 离汪曾祺最近的作品集 "。12 月 5 日 -6 日,主编汪朗携苏北、龙冬两位编委,在深圳书城中心城、龙岗城相继举办了两场活动,和深圳书展读者一起分享了《汪曾祺别集》的 " 别 " 样之处。因为书展现场小读者数量较多,主编和编委们也与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了 " 汪曾祺的育儿之道 "。
" 别集 " 之别,别处多多,更适合大众读者
汪曾祺的作品很早就编入了大中小学生的教材和课外读物中,已成为当代文学与大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根据汪曾祺作品改编的给幼小年龄段看的绘本也逐渐增多,很多孩子因此成了 " 小汪迷 "。在深圳书展活动现场,众多小读者的出现也正诠释了 " 汪迷 " 分布之广。
▲《汪曾祺别集》主编 汪朗
汪先生之子、作家汪朗从四个方面述说了这套书的特别之处。其一,篇幅适中,方便阅读。汪朗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出了《汪曾祺全集》,大概总字数是 400 多万字,另外市面上还有好多各种各样的汪曾祺的作品集,有的是单本,有的两三本也成一套,多的有五六本的,但是《汪曾祺别集》从字数上要比全集差不多少了一半的字数,二百多万字,比一般的作品集字数要多,而且整体上内容更加丰富。" 其二,编排有序,内容丰富。" 除了老头的主要作品,还加了不少的’零碎’,有他给别人写的序言,有一些人物访谈,包括书信,还有当年老头写的检查、思想汇报,等等,这些‘零碎’,可以让读者从各个方面更好地了解汪曾祺的为人和为文。" 汪朗还谦虚地用 " 编者良莠不齐 " 来概括 " 别集 " 的第三个特点。事实上,《汪曾祺别集》是真正研究汪曾祺几十年的资深专家、学者、编辑和熟悉汪曾祺的家人,如汪曾祺的子女,还有孙女、外孙女担任编委,既有专家学者队伍研究把关,也有汪家文学基因的注入。此外,开本小、携带方便也是《别集》明显有别于其他文集的特点之一。汪朗说," 开本比较适中,特别方便阅读。你拿着一本,随身带着或者是放在枕边都很合适。"
▲《汪曾祺别集》编委 苏北
拥有 " 天下第一汪迷 " 美誉、汪曾祺先生的忘年交苏北,则从 " 汪曾祺经典化 " 来阐释这套书的特别。他表示,"《汪曾祺全集》和《汪曾祺别集》应该是在汪曾祺版本里最好的两个文集,《汪曾祺全集》是大而全的,而对于我们一般的读者来说,《汪曾祺别集》是最好的选择。"
阅读汪曾祺的奇妙功用
同样是忘年交的龙冬提出 " 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 来回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溺于手机。
▲《汪曾祺别集》编委 龙冬
" 青少年阅读汪曾祺的第一大好处就是,重识语言的美。" 龙冬说," 说话要说好。一是说清楚,二是说明白,三是说通顺。通常,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是最便于学习到这些的,因为他的语言非常平易朴素,而且也有他的韵味。" 苏北也认为:" 阅读汪曾祺的作品,带给我们最直接的便利是,让自己笔下灵活一些,文字通畅,谈吐自如。因为汪曾祺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美,他是继承民族传统和新文学传统的作家,古典文学基础非常扎实深厚。"
汪先生的语言既有古典的韵味,同时也有来自西方现代文学的尝试。龙冬补充道:" 我们今天阅读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也可以间接地了解西方现代文学,因为汪曾祺先生早年有过西南联大的教育背景,当时西南联大的学风自由,很多师生懂外文,汪曾祺可以在第一时间比较便捷地接触到西方现代文学,这引发了汪曾祺先生有意识地进行了中国新文学的探索。所以我们通过对汪曾祺的阅读,也可以了解西方的现代文学在中国作家的笔下是如何活学活用的。"
主编汪朗以 " 没词 " 二字形象地概括了汪曾祺语言的独特魅力。" 他的作品有个特别奇怪的地方,就是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大家能够一目了然的,但是你通篇读下来,读得比较认真的话就能感觉到有点韵味在里面,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脚步。龙冬说," 汪曾祺的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抚慰。" 打开《汪曾祺别集》,阅读汪曾祺的作品,花草树木间、一饭一羹中,都饱含着汪先生对于生活温暖如春的态度。他的创作一如他本人,用爱与悲悯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他所创作的作品带有朝阳的气息。
编委苏北和读者分享了朋友们的事例," 阅读汪先生的书能得到生活中的很多情趣。我有朋友通过汪曾祺的作品认识花草,也有朋友通过汪先生作品认识美食,阅读汪曾祺,可以带来审美的需求。我们原来喜欢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最初的初衷是学习创作方式,随着阅读的深入和持久,实际上在无形中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发。"
汪曾祺的育儿之道
文如其人。汪曾祺以文字的纯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在生活中的也是一个轻松、好玩的老头儿。受汪曾祺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苏北和龙冬这样的后辈也慢慢放松下来,多年后,苏北、龙冬从 " 汪迷 " 变成《汪曾祺别集》的编委。
▲《汪曾祺别集》深圳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 说到和汪先生当年的交往,我们一开始是属于贴上去的,是死气白咧的贴上去,因为对他文字的喜欢,慢慢接触多了,就发现汪先生在和我们交往的过程中是很放松的,他的这种状态也让我们逐渐轻松起来。" 龙冬说。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汪曾祺也是极为放松的。
" 老头曾经写过一篇现在流传比较广的文字《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我们爷爷、他的父亲跟他说的话,他们之间就是这种关系,他跟我们也是这种关系。" 汪朗回忆道," 老头从小对我就没有过高的期望。我小时候上幼儿园,是坐公共汽车。我老爱往前面司机座那儿去挤,看司机怎样开车,觉得很神秘,而且曾经多次说过我长大要当公交车司机。他对此表示非常赞同,确实非常赞同,而且把这个写进了文章当中,题目就是《公交车司机》。" 汪先生对其他子女也是如此,汪朗又说:" 我大妹妹上小学的时候,有个作文叫做《我的理想》,一般写《我的理想》的时候,都说我要当工程师、医生、飞行员,我妹妹写我要当农民,写的还挺像回事,老师给她一个挺高的分,下课又跟她说,你这个想法写写作文可以,不能是真的。在老师眼里,当农民是一个比较低下的职业,回家之后大妹妹把这个事情跟我们老头说,老头说当农民有什么不好,你去当农民!然后又补充一句,你最好还是上一个大学,学好了专业之后再去当农民。"
有一位小汪迷,听了汪朗老师介绍自己的父亲后,好生羡慕。他说," 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这样的父亲给我来一打!"
▲图书签售现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