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6 日,深圳老年大学 · 湾畔学堂第九期《发现书法之美》主题活动,邀请到书法篆刻达人赵小岩走进翠竹街道文体综合服务中心,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书法之美主题分享。赵小岩老师从专业书法角度配以代表字帖案例解说,使得整场讲座专业性和艺术性生动结合,向在座观众生动诠释了书法的美学。
赵小岩老师从书法的核心三要素:字法、笔法、章法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浪漫的先秦大篆,庄重的秦代小篆,雄逸的汉代隶书、草书,尚韵的魏晋楷书、行书,尚法的隋唐楷书、行书,尚意的宋代书法,尚古的元代书法,尚态的明代书法,尚朴的清代书法。阐述了书法从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的演变过程,文字从复杂到简单的发展过程,同时强调不管中国文字如何演变,都是方块字的规律。
赵小岩老师指出,书法的走笔和审美与社会时代背景紧密相联。如秦代的小篆,是宰相李斯以秦国的文字为底,吸收六国文字之长整合出来的,其字法主要为长方块结构,线条粗细一致,与蚕锋笔法有关;其笔法圆提圆收,即蚕头蚕尾;其章法排列整齐划一,就像士兵一样。小篆的字法、笔法、章法特点,与当时秦朝严苛的律法息息相关,符合当时重礼法的时代特征。
同时,书法又被称之为 " 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 以《十七帖》为例,字法、笔法飘逸,使得每个文字如音符,带动着章法成谱,这在今草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让书法成为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从书法中看出作者内心的状态。
活动现场,赵小岩老师对魏晋楷书和唐代楷书做了重点强调,提醒在座各位鉴赏书法作品避免陷入 " 美术字 " 的误区。他指出,魏楷强调韵调之美,一笔一划总是不对称、不平整,就像古人用的秤砣秤,虽然秤砣在左,秤杆在右,整体依然平衡。而唐楷是魏楷的改良,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字体,我们现在办公用的字体就是唐楷。唐楷强调一笔一划规范工整,左右对称。魏楷之于唐楷,就像是秤砣比较于天平,打破了现有普遍的美,强调自然的状态而非规范的美。
同时,在行书《兰亭集序》中,韵调的美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整篇文章章法体现了古人矛盾统一的思想,通过大字衬托出小字的韵美,在楷书基础上对笔画的简略,如 " 灬 " 字底省略为一笔,便于表达作者书写时的心情,笔意连心。通过书法的特点和案例的分析,赵小岩老师提醒在座观众,在当下书法作品鉴赏中,避免将美观工整的 " 美术字 " 作为书法作品进行欣赏。
书法的美无处不在,有的书法是作者心理的描写,如颜真卿的《祭侄稿》;有的书法是时代背景的反映,如秦朝小篆和清代书法;有的书法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如唐代的楷书。赵小岩老师指出,一般人不懂得如何去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主要是缺乏具体的思路或者说不知道欣赏一幅作品时应该欣赏什么,答案是从三个层次去赏析,即笔法、字法和章法。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