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2-22
影像深圳家谱 | 禹国刚家庭: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禹国刚家庭: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

1981 年,37 岁的他带着全家人 " 闯 " 深圳;1983 年,他被选派到日本学习证券专业知识,成为第一批选派到日本学习证券的工作人员;1988 年,深圳市资本市场领导小组成立,他出任专家小组组长并带领专家小组打造了新中国第一部证交所 " 蓝皮书 " ——《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建资料汇编》;1990 年 12 月 1 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此后 7 年,在其推动下,深交所第一个同步实现 " 四个现代化 ",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知名的证券交易所。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他被授予 " 改革先锋 " 称号。

他就是禹国刚,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任副总经理、主要筹建者。他不仅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成长发展阶段的见证者,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者。

怀揣 700 元钱闯深圳

中国金融证券留学第一人

推动深交所实现 " 四化 "

面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新趋势,禹国刚等人大力推进创新。1992 年至 1993 年间,禹国刚任深交所法定代表人,主持推动深交所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跨越式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资本市场探索出了一条规范、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发展道路。

时至今日,在讲述深交所的创建历程时,禹国刚老师仍饱含着与当初一样的激情," 深交所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资本市场可能就没有深圳的今天,要感谢所有无私奉献的‘拓荒牛’。"

禹国刚坦言,最令其感到自豪的是碰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能够在时代给予的机遇中为深交所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力量," 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家的功劳和成绩,我不过是其中的一员,做了我该做的事,尽了我该尽的力。" 他如是说。

回首当年,除了看好深圳的发展前景,深圳宜人的气候也是吸引禹国刚来深的重要原因。禹国刚是个怕冷的人,陕西冬天很冷,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冬天念书手脚常会被冻破,很辛苦。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深圳念书,免于被冻伤手脚。

因为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禹国刚以 " 破釜沉舟 " 之姿来到深圳,而今,禹国刚和妻子已从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岗位上退休,怡然地享受深圳的蓝天、阳光、公园、绿荫,而他的两个孩子在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和温暖宜人的环境中学习成材。在禹国刚看来,选择来深,是其 " 人生之幸 "。而对深圳而言,能够 " 邂逅 " 一批批像禹国刚这般脚踏实地、努力勤勉的奋斗者,又何尝不是一份 " 城市之幸 "。

相关标签

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