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2-25
财经猎豹丨上市仅半月,泡泡玛特被曝“二次销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潘荣 周明 文 / 摄)上市刚半个月," 盲盒第一股 " 泡泡玛特就出事儿了!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其在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门店购买了盲盒后发现,上面封盒处均有黄色胶水,属于 " 二次销售 "。12 月 25 日,泡泡玛特客服告诉现代快报财经猎豹,公司在 12 月 21 日就已经对涉事员工进行处理,目前在全国门店开展巡检。南京多家泡泡玛特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店内没有 " 二次销售 " 的产品。

△泡泡玛特门店

泡泡玛特辞退涉事员工

针对消费者曝光泡泡玛特二次销售盲盒的事件,网上流传一份盖有泡泡玛特运营主体 " 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印章的员工奖惩单。这份奖惩单显示,对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门店自行拆开盲盒的工作人员,给予 " 解除劳务合同 " 惩罚。

12 月 25 日,现代快报财经猎豹致电泡泡玛特官方客服,对方证实,公司在 12 月 17 日接到用户的反馈,在 12 月 21 日已经进行处理,并解除了涉事员工的劳务合同。针对此事,公司相关部门还将在全国门店开展巡检。

△门店内的盲盒产品

当天,现代快报财经猎豹还探访了南京多家泡泡玛特销售网点。在新街口一家商场的泡泡玛特门店内,记者看到有不少消费者正在选购盲盒,收银台前也有不少消费者在排队等待结账。店铺内多款盲盒定价为 59 元、69 元,有消费一边选购,一边议论泡泡玛特的福袋。

95 后市民小张是一位盲盒爱好者,她说自己已经购买过十多个泡泡玛特盲盒," 没有发现过‘二次销售’的情况,产品都还不错。"

现代快报财经猎豹在多家泡泡玛特门店内看到,商品架上摆放的盲盒产品,均没有拆封过的痕迹。店内工作人员表示,店内没有网上出现的 " 二次销售 " 情况。

上市半个月,盲盒业务很赚钱

△门店内的盲盒产品

12 月 11 日,泡泡玛特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当天早间开盘,公司股价大涨 100.26%,总市值超过 1000 亿港元,其创始人王宁夫妇的身价也高达 500 亿港元。

2017 年到 2019 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迅猛。营收分别实现 1.58 亿元、5.15 亿元和 16.83 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 157 万元、9952 万元、4.51 亿元,三年内增长了近 300 倍。当然,双增的背后离不开盲盒业务的贡献。自从 2018 年 9 月,泡泡玛特推出泡泡抽盒机以来,其抽盒机产生的收入从 2018 年的 2300 多万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2.71 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产品也出现过不少问题。今年年初,网上有不少投诉称泡泡玛特 Ayla(艾拉)动物时装系列涉嫌抄袭。随后,泡泡玛特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并表示将全系列产品下架、召回。

此外,现代快报财经猎豹还注意到,在 " 泡泡玛特超话 " 中,有不少网友表示,购买的泡泡玛特盲盒有瑕疵。有网友说," 泡泡玛特的品控真的不敢恭维,特地跑专卖店买的也各种瑕疵。"

△消费者吐槽泡泡玛特产品有瑕疵。网页截图

律师:侵犯了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吕金艳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有一定的知情权,对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主要成份等都有权了解。泡泡玛特门店工作人员拆开了商品,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可能涉嫌欺诈消费者。

对此,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周耿向现代快报财经猎豹表示,盲盒零售一定程度上运用了 " 抽奖 " 的概念,它体现着消费者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概率很小的隐藏款更能满足消费者对惊喜和刺激的心理追求。但是,从本质上看,购买盲盒也具备一定的博彩性质,发展的持久性也面临着一定挑战,未来可能会有相应的监管措施。

(编辑 王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