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柴军虎)未来 5 年乃至 15 年,苏州将如何谋划发展,"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的时代先锋?如何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苏州落地落实落细,如何擘画 " 强富美高 " 新蓝图," 勾画现代化目标!""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些经验。"12 月 29 日,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苏州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 意见 ")《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 " 建议 "),给出了答案。
△ 会议现场 柴军虎 摄
勇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开路先锋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苏州紧扣 " 一体化 " 和 " 高质量 " 两个关键词,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意见明确苏州要勇当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打造地标性的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典范、共建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新样板、打造长三角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和健全一体化实施保障体系。苏州要主动融入上海国家科创中心建设体系,贡献长板、加强分工,围绕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共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一批 " 卡脖子 " 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一批前瞻性产业创新项目和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同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全面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共建数字长三角,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合作及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等。
在提升社保服务一体化水平中,加强长三角地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协调,通过管理服务创新,在长三角区域内打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地方性壁垒,实现区域内养老保险关系的无障碍转移,形成全社会力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 十三五 " 答卷:GDP 迈上 2 万亿元左右新台阶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 十三五 " 收官之年,在 " 十三五 " 过去的五年中,苏州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攀升,生态宜居魅力日益彰显,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增,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答卷。
在经济发展上,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从 " 十二五 " 末的 1.45 万亿元迈上 2 万亿元左右新台阶,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 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 " 十二五 " 末的 1560.8 亿元增加到 2300 亿元,总量、增量和税比均保持全省前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稳居全国前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超 50%。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分别保持全国第四和第三,一般贸易占比年均提升 1.5 个百分点左右,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提升,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增至 3.7% 左右,居全省第一。
在民生福祉上," 十三五 " 期间,苏州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提前实现比 2010 年翻一番目标。城乡低保标准由 " 十二五 " 末每人每月 750 元提高至 1045 元,居全省首位。设立了全国首个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人均期望寿命较 " 十二五 " 末提高 0.95 岁,达 83.82 岁。
在生态环保上," 十三五 " 期间,苏州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实施压煤、减污、治车、抑尘、禁燃等治气措施,PM2.5 浓度比 " 十二五 " 末下降 25 微克 / 立方米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 84% 以上。
在社会文明上," 十三五 " 期间,苏州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五连冠 "、全国文明城市 " 满堂红 ",其中张家港市成为全国唯一获得 " 六连冠 " 的县级市。同时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 " 七连冠 ",获评全球首个 " 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全球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全会指出,2021 年是实施 " 十四五 " 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全会从六个方面对做好明年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着力强化创新的核心地位和支撑作用,全力打造 " 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 ";二是发挥制造业基础好、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全力打响 " 苏州制造 "" 江南文化 " 两大品牌;三是更加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贡献长板、一体发展中增强 " 沪苏同城 " 效应;四是扩大有效投入促进市场消费,全力构筑 " 投资高地 "" 消费福地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提升国际国内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六是增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全力探索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
" 十四五 " 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篇章
建议指出," 十四五 " 期间苏州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化、高质量特征更加鲜明的产业体系。
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增长,公共服务体系优质中等水平显著提升,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建议指出," 十四五 " 期间苏州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率先基本完成。
建议指出,苏州要全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优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全面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力、控制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加快推进沪苏同城化,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积极作用。
建议指出,要强化城市整体统筹,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进一步优化完善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确保 2020 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
建议指出,要打造最靓丽的长江岸线,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农业、特色田园、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融合发展;建成 10 个省级生态美丽示范河湖。
建议还在就业、教育、社保、健康、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做出了规划。
一张蓝图干到底,阔步迈向现代化的强市,未来五年的苏州,令人期许无限、憧憬满满。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为陈雨禾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