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植物染料给白色的口罩染上独特的花纹是一种怎样的时尚?1 月 3 日,离大寒节气还有 2 天,一场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与广州市植物染技术研究会合作的植物染课程在艺博院举行。这也是艺博院首次针对弱势群体提供名为 " 乐善课堂 " 的系列美育课程。艺博院希望通过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将美术教育融入慈善事业,实现美术馆、社区和慈善机构三方联动,传播善念,引人向善。
" 大家来猜猜蓝色的染料来源于哪种常见的药材?"1 月 3 日下午的植物染课程,邀请到登峰街道和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登记在册的受帮扶对象。这些市民朋友对于走进艺术博物馆参加艺术课程都很感兴趣。登峰街道居民潘女士表示,以往没有带孩子接触过类似的美育课程,第一次走进那么大的场馆上课,感觉很不错,她也希望孩子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
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参加课程的市民尝试用木片、玻璃珠、夹子分隔口罩,把口罩放进板蓝根发酵后的靛蓝染料十分钟后,口罩被取出进行清洗,最后获得有花纹的个性化作品。参与的市民都大呼过瘾。
据了解,植物染课程以我国传统 24 节气为时间节点,共开展 24 期,贯穿全年。首场活动探讨 " 中国传统色彩学 " 和 " 艺术作品的善意表达 " 的课题,共同为广州市弱势群体和社工(志愿者)提供关于植物染艺术的专业培训。课程设计方、广州植物染技术研究会方便表示,希望通过课程带动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生活,为参与对象打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了解和认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工艺之美,弘扬助人善念。" 课程中,大家还可以认识中华草木在中医药价值之外的染色价值,了解古画人物服饰色彩的民俗意义,美化生活。"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实习生苏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