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跳出熟悉的生活圈,重新了解这座城市?想换个新颖的角度,重新看待人生的可能?快来关注《探深圳》线上视听专辑!十位在深 " 老外 " 为你讲述他们与鹏城的动人交集,分享他们对这座 " 第二故乡 " 的深情感悟。从即日起,我们将连续推出一系列《探深圳》短片,从创客、音乐、绘画、美食、公益、便利生活、户外运动、商业环境等多元角度,展现外籍居民在深圳的精彩探索,呈现不一样的鹏城风貌,敬请关注!
《深声入耳》双语有声电台正式上线
1 月 4 日,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携手深圳晚报共同在喜马拉雅平台打造的我市最具 " 国际范儿 " 的双语有声电台——《深声入耳 The Voice of Shenzhen》正式上线,持续为中外听众带来有趣、有料的视听节目。
有声电台目前下设三个专辑,分别为《听深圳》《探深圳》和《看深圳》,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传播媒介为一体,从更加新颖的角度发掘我们熟悉的城市家园的别样美好。其中,《探深圳》以音频和视频两种呈现方式,邀请长期在深居住的十名 " 老外 " 讲述他们眼中独一无二的深圳,以及这座城市对其个人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深 " 老外 " 分享精彩的个人历程
来自荷兰的 Henk 是创客空间 Trouble Maker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已经在深圳生活工作了超过十年,并把这座城市视为自己的终老之乡。他说:" 我最喜欢中文词就是‘大家’,每次和同事朋友们见面、开会,人们都会说‘大家好’,让我觉得自己身处一个大家庭,这与我从小接受的文化十分不同,让我很感动。"
来自俄罗斯的 Ivan 在中国生活学习了三年,2019 年开始落脚深圳,现在是一名专业汉英翻译,同时还是名自媒体从业人员和健身达人。虽然学习中文时间不长,他已经可以流利地讲普通话、粤语、客家话。" 大家都知道深圳的一句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我觉得在深圳生活十分便利,这里的文化环境对外国人也很友好,我喜欢这座城市。"Ivan 说。
来自白俄罗斯的 Sam 已经在深圳居住了两年,现在是大芬村的一名职业画家。" 为了来中国发展,我卖了三把心爱的吉他、一些画作、结婚礼服,买了单程机票就立刻出发。"Sam 笑着回忆。他来到中国的第一站是北京,后来在乌克兰朋友的介绍下,又买了 25 个小时车程的火车站票南下深圳寻找机会。如今,他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源,也举办过自己的画展。" 我的家乡通常很冷,深圳每天都是阳光,深圳人对我也友好热心。我觉得深圳未来可期,我也相信这里的艺术氛围会越来越好。" 他说。
所有对生活的热爱都值得礼赞,所有对人生的探索都值得被敬仰。在这座放包容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中外居民怀抱梦想,投入到共同家园的建设当中。未来,随着《深声入耳》有声电台内容的持续丰满,我们将为市民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生动故事,为传播立体多面的深圳国际化城市形象注入新动能。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