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着海风、脚踩细沙在海边漫步,成为家住南沙的吴女士闲暇时最喜欢的活动。近日,广州首个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南沙区虎门大桥(广州段)北侧海岸线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原先的海岸带蜕变成滨海公园,不仅方便居民休闲,也为南沙自贸区在港、产、城融合方面提供增长空间,助力广州建设海洋强市。
蜕变: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到水清沙幼、海鸟觅食
" 虽然靠着海边住,但没法享受大海的美 ",吴女士表示," 紧邻虎门大桥的这段海岸原来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人根本走不进去 "。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整治前,岸线遭海浪侵蚀严重,且无防浪防灾设施。附近建筑、生活、海漂垃圾堆积,对红树林生长环境破坏严重。后方杂草丛生、卫生条件差。
2020 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下达省级专项资金用于整治工程,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广州市海洋局 ) 组织建设,广州市地质调查院负责具体实施。整治任务于年初下达,历时 6 个月,完成修复海岸线长度 955 米,生态环境整治总面积 44040 平方米。
整治工程分为入口展示区、红树林种植区、沙滩修复区、堤前绿地生态修复区 4 个区域。入口展示区紧邻虎门炮台旧址,不仅有观景平台,还设置了虎门销烟与生态保护文化景墙。在红树林种植区,选取适合本地生长的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等物种,既能抵御海洋灾害对岸基的破坏,又可以净化海水,吸引了海鸟及海洋生物到此栖息觅食,实现生态系统多样性。而在沙滩修复区和堤前绿地生态修复区,通过换沙并再绿化。
提升:助力南沙实现港、产、城融合
近 1 公里长的海岸带背靠南沙区法院,邻近黄山鲁森林公园,隔着虎门大桥有南沙游艇会,与上下横档岛隔海相望。上下横档岛是鸦片战争的发源地,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此布下 " 铁索拦江 "" 金锁铜关 " 抵御外国侵略军入侵的古战场,至今岛上仍留存众多古炮台遗址。而前往横档岛的轮渡码头在新修复的海岸带内。
南沙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一轮渡码头此前废弃,随着海岸线修复项目的完工,区里正在推进相关的旅游开发项目,除了码头以外,还将修建沿海栈道、复建炮台遗址等。" 在轮渡码头边上,虎门巩固台(炮台名称)遗址景观提升项目正在施工,未来将与上下横档岛相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悉,我市海岸线总长 157.1 千米,其中南沙区海岸线长 106.7 千米,占全市岸线长度的三分之二。围绕海岸带加强陆海统筹,在拓展 " 发展空间 "、优化 " 生活空间 " 上下功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黄金海岸带和美丽家园。
采写:新快报见习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穗规资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