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师大附小(下称 " 华师附小 ")举办 " 非遗传承满校园,艺术陪伴我成长 "2020 年艺术节闭幕式暨 2021 年元旦庆祝活动。华师附小的艺术节也是建立在非遗文化基础上的艺术节,当天非遗博物馆正式向全校师生开放。
走进华师附小,时时可见,处处可感的学校非遗体验活动。记者从学校处获悉,这样浸入式的非遗体验源于学校创设的 " 一班一特色,一班一非遗 " 课程体系。活动中,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对华师附小非遗博物馆的建成,以及在引领全省中小学校,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
非遗博物馆的文物展陈有独具岭南特色的粤剧、潮剧、英歌舞,有源自大江南北的京剧、昆曲、川剧变脸和醒狮龙舞,也有古琴艺术、周易文化和 24 节气民俗文化。其中,最为吸引观众目光的是国宝级文物陈侯午敦。陈侯午敦是战国时期,齐国陈侯午父子两代所铸造的祭器,分别是十年陈侯午敦、十四年陈侯午敦。上世纪五十年代,受华南师范学院所托,由金石名家容庚先生购藏十年陈侯午敦等一批青铜器,现藏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博室。
据悉,在华南师范大学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华师附小非遗博物馆请来了十年陈侯午敦,以实物的方式展示中华民族的恭谨孝和之道,同时寓意华师附小秉承华南师大的文脉。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黄兆团表示,华师附小开创的 " 一班一特色、一班一非遗 " 课程体系,将每间课室进行 " 传统民间艺术 " 特色的文化布置,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希望华师附小在全省 36 所 " 华附联盟 " 学校中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华师附小校长张锦庭表示:" 施行美好教育,方能成就教育美好。" 非遗不应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几行陌生名录,而应是鲜活地存在于人们日常用度和体验当中,每位学生都是一颗 " 非遗传承 " 种子。美好教育理念下的非遗之行,也将助力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独特魅力,培养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德、美育习惯。(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 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