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英国威尔士的 Joe 是深圳的一名英语外教。从 2015 年夏天第一次踏上深圳的土地至今已经超过五年了。谈起对深圳的第一印象,Joe 觉得就是 " 炙热 "。这种炙热不仅来自于深圳与英国天差地别的气候,更来自于深圳这片热土时刻散发的蓬勃活力。
▲《探深圳》Joe 中文海报
" 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是九月,我觉得深圳的夏天似乎永无止境。当时我住在这座城市最有历史感的地方——罗湖东门,我感到周围很喧嚣,似乎人们从早到晚都不眠不休。刚开始我很不习惯,甚至想赶快离开,但是几个月后我逐渐适应了。与其说东门喧闹和吵嚷,不如说是它永远繁忙,总有新鲜事发生,充满活力。"Joe 回忆。
闲暇时光,Joe 喜欢用脚步丈量这座陌生的城市。他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也喜欢广泛结交朋友。每发现一个新鲜有趣的地方,都喜欢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 晒 " 出来。晒得多了,就会经常被外国朋友们追着问 " 在哪里?"" 怎么去?"" 好玩吗?"
" 开始我会耐心地一个个回答,后来被问得多了就想:为什么不做一个面向在深外国人的城市信息集纳平台呢?"Joe 是一个 " 行动派 ",很快就创建了非商业的功能性网站 Wanderlust Welshman,为在深外籍居民提供全英文的旅游建议。
Joe 喜欢深圳温暖的气候,不太炎热的时候,他每周都会组织好几次户外活动,一年算下来有上百次。" 最近,除了单纯的远足徒步,我也经常在户外做些与徒步相结合的活动,比如去摄影徒步、公园徒步、观景徒步。"Joe 颇为骄傲地说:" 每次活动都是免费的,有很多朋友报名参加。如果你来参加,可以听到各国语言,链接跨国友谊。"
回忆在深圳的五年多时间,Joe 已经深深爱上这座无限变化的城市。" 对我来说,过去五年间深圳有很多地方已经变得认不出来了,比如后海、深圳湾、塘朗山公园片区;还有宝安、龙岗、坪山、光明等也在快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像 CBD。我觉得深圳变得越来越‘绿色’,拥有更多的公园、风景区,被称为 " 公园之城 " 是实至名归的。"Joe 说。
谈起对未来的期待,Joe 希望深圳保持发展的势头,并与周边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深度融合的城市圈,让不同地域的人们往来更加方便。" 这座城市很大,但是不像其他大都市一样拥挤;她很新,这意味着她在设计之初就很开阔,适合旅行与探索。"Joe 补充道:" 在我眼里,深圳充满了让人梦想成真的机会。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后,就不想离开了。"
【阅读延伸】
2021 年初,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指导下,由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携手深圳晚报打造,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的深圳市最具 " 国际范儿 " 的双语有声电台——《深声入耳 The Voice of Shenzhen》正式上线。电台下设三个专辑,分别为《听深圳》《探深圳》和《看深圳》,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传播媒介为一体,发掘我们熟悉家园的别样美好。
其中,《探深圳》以音频和视频两种呈现方式,邀请长期在深居住的十名 " 老外 ",讲述他们与鹏城的动人交集,分享他们对这个 " 第二故乡 " 的深情感悟。从即日起,我们将连续推出《探深圳》系列短片,从创客、音乐、绘画、美食、公益、便利生活、户外运动、商业环境等多元角度,展现外籍居民在深圳的精彩探索,呈现国际范的鹏城风貌,敬请关注!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