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1-12
中科院西北院揭示冰冻圈灾害增加机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丁永建团队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对大气冰冻圈、海洋冰冻圈和陆地冰冻圈的范围、特征和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冰冻圈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了冰冻圈退化会导致冰冻圈灾害增加。此外,该研究还提出了冰冻圈灾害的预防和减轻的应对方案,为全球冰冻圈变化及应对提供了科学参考。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引起的滑坡)

据了解,研究表明大气冰冻圈灾害方面,欧亚大陆的霜冻和冰雹灾害关注较多,而北美冬季寒潮关注更多。北半球在未来会呈 " 暖北极、冷大陆 " 的模式,因而冬季寒潮的影响会增加。海洋冰冻圈灾害主要包括海冰灾害、冰山灾害、北极海岸带侵蚀和海平面上升。陆地冰冻圈灾害受到的关注最多。按照灾害的成因,可以分为冰川、积雪和多年冻土灾害,但是实际上很多灾害是多个过程同时形成的。同时,气候变暖使积雪范围呈减少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暴雪的频率降低,在有些地区,暴雪频率反而增加,说明未来暴雪灾害更有可能增加。受到春季温度升高的影响,很多地区的雪崩风险会增加。受到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和降水增加的影响,积雪洪水在未来仍可能会是重要的灾害。 多年冻土灾害主要是因为多年冻土融化后造成的一系列灾害。

该研究还指出了冰冻圈灾害的减缓措施。对于大气冰冻圈灾害,需要加强短期天气预报的能力,部分地区的冰雹减灾可以通过人影工程来实施。海洋冰冻圈的减缓措施需要发展海冰和冰山的高精度监测方法并建立数据库,对于海岸带侵蚀,尽管工程成本较高,但一些工艺比如钢丝网笼对于保持沿岸带的陡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海平面上升的应对方案还应该遵循 IPCC1990 年提出的策略,即按照信息收集、意识提升、计划和设计、执行、监测与评估来应对。陆地冰冻圈的灾害减缓需要加强监测,特别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冰湖溃决灾害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预报范例。但是,建立陆地冰冻圈,特别是高山冰冻圈地区的灾害分布图是非常必要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理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西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