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无锡 2021-01-15
小鲸产业链|个人防护用品产业链上中下游分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鲸平台 1 月 15 日讯: 疫情防控进入 " 常态化 ",各级政府和大众不断加强公共环境和个人卫生防护意识,医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医用手套等成为刚需。鲸平台从产业链角度,带你看懂中国个人防护用品行业。

个人防护用品产业链上游分析

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产业链上游参与者包括原材料生产商和生产器械生产商。据头豹研究院,以医用口罩为例,不同品牌医用口罩所用的原材料不尽相同,但大多涉及 PP 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和耳带材料四类原材料。PP 无纺布即采用聚丙烯(PP)粒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钢、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的无纺布。普通医用口罩的上、下两面通常采用 PP 无纺布。PP 无纺布的采购价约为 10-15 万元 / 平方,由于生产工艺简单,供应商数量充足,通常情况下价格较为稳定。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具有极佳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普通医用口罩的中间层通常采用熔喷布。通常情况下,熔喷布供应充足、稳定,采购价约为 1.5-2.0 万元 / 吨。熔喷布是医用口罩结构中隔绝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材料,因此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熔喷布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至约 3.0 万元 / 吨。

个人防护用品产业链中游分析

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产业链中游主体为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据头豹研究院,整体而言,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分为医疗耗材生产商和专业的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中国的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总体企业数量的约 40%。医疗耗材生产商以稳健医疗、奥美医疗等企业为代表,该类企业主要生产专业的医用个人防护用品,以医疗机构为主要的下游客户。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以朝美日化、锦泽诚等企业为代表,技术水平不及医疗耗材生产商,不仅生产医用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供应工业个人防护用品,以批发商、工厂、个人为主要的下游客户。

个人防护用品产业链下游分析

中国个人防护用品产业链下游涉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各类流通渠道,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医院与药店、电商平台、劳保用品商店等。据头豹研究院,线下渠道中,批发商采购量大,对价格较为敏感,通常与专业的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商合作。零售商、医院及药店对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要求较高,通常与医疗耗材生产商合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电商平台由于可实现 " 无接触 " 购买受到终端消费者的喜爱,重要程度不断提升。中国的个人防护用品线下流通渠道分布与医疗水平、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相关,其中北京、上海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总体企业数量的 30% 以上。长三角、京津冀、重庆、广东等地的企业数量次之,占总体企业数量的 30% 以上,其余地区的企业数量占比不足 40%。

鲸平台 吉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标签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