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1-16
造假者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假“健康码”背后藏了什么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高仿健康码可自定义地区、城市、姓名,绿码、黄码、橙码、红码随意设置,多地健康码、复工码、通行码风格均可显示 ……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严峻之时,一款 " 单机版 " 的 " 健康码演示 "APP 近日被网友曝光,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后该软件随即下架,相关涉嫌违法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网上突现造假健康码

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部分地区出现社区传播和多代传播。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爆料称,某应用软件商店中存在一款名为 " 健康码演示 " 的软件,能够自定义显示多地健康码。

该软件的图标是心形里面有一个绿色加号。这款软件的详细信息显示,其能够模拟各地区的健康码、复工码、通行码的不同显示风格。功能上,该 APP 可展示绿码、黄码、橙码、红码状态,并可自定义显示地区、城市、姓名等数据,还支持两组数据切换显示。

根据网上流传的截图,该 APP 最近一次更新于 2020 年 12 月 26 日,下载次数 " 超过 1000 次 "。该 APP 开发者名为 "Morrowind Xie",开发者联系信息中显示其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岳王路的某公司。

" 健康码演示 "APP 被曝光后引发网友普遍质疑,大家担心如果该软件被滥用,虚假的健康码将扰乱疫情防控大局,甚至有网友认为这已经 " 涉嫌危害公共安全 "。

记者从杭州市公安局获悉,接到群众报警后,公安机关已第一时间介入调查此事。" 派出所民警根据显示地址上门,发现并不存在叫这个名字的公司。" 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造假者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13 日深夜发布通告称," 健康码演示 " APP 研发者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份寥寥 200 余字的通告显示,杭州警方近日查处两起涉疫网络违法案件,其中一起涉及的 41 岁男子解某某于 2020 年 4 月、5 月擅自研发 " 健康码演示 "APP 并上传至应用市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据办案民警介绍,警方通过线索核查,锁定了位于西湖区辖区的解某某便是 " 健康码演示 "APP 的开发人员。" 根据初步调查,解某某在学习安卓软件开发,发现健康码比较热门,就进行了尝试。"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倪维幼说,网登的公司名纯属虚构。

记者采访获悉," 健康码演示 "APP 的出炉,更像是 " 家庭实验室 " 中推出的 " 单机版 " 产品,而解某某对于技术的执着在软件的多次更新上可见一斑。" 健康码演示 "APP 只能安装到安卓手机上,后端并不联网,也不与防疫机构的数据相联通。解某某在国外代码网站上传了 " 健康码演示 "APP 的源代码,并称出于备份目的将软件上传境外某应用软件商店。

截至目前,国外代码网站上的 " 健康码演示 "APP 源代码已删除,挂载在境外某应用软件商店上的 APK 安装包(安卓应用程序包)已经下架。警方已对下载该软件的用户进行了初步的筛查,未发现用绿码代替红码过关等异常情况,大部分人下载都是 " 图方便 "。一位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解某某在该案中并不存在盈利行为。

目前,解某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

技术研究务必走正道

" 健康码 " 是疫情期间的 " 特殊产物 ",一般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代表三种不同的疫情风险程度,成为借助大数据抗疫的 " 安全码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表示,这种滥用技术行为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无论出于哪种考虑推出 " 健康码演示 "APP 都不可避免破坏 " 健康码 " 的正常识别和认定功能,扰乱疫情防控既有秩序。互联网的放大效应,进一步增加了其在人群中的危害性。在当前形势下,尤其为境外疫情的输入提供了工具,对公共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

(网络图片)

" 对技术的追求是程序员圈内一种很好的文化,但在疫情防控这类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上容不得‘抖机灵 '。" 程序员出身的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方毅说," 健康码 " 是一个信用体系,借助信用织就一道防护疫情的保护网," 健康码演示 "APP 的行为比较恶劣,是在拿社会治理开玩笑。

在此案中,解某某将 APP 上传至境外某应用软件商店的行为,对新形势下的涉众软件监管提出了挑战。高艳东介绍,各国对于互联网平台监管出台的法律规定并不相同," 避风港原则 " 和 " 红旗原则 " 都存在。该案的警示意义在于,除平台责任外,面对当前恶意软件泛滥的现状,我国应加强对该领域的治理和监管,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安全的涉众型软件可建立审查许可机制。

专家和业内人士提醒,公共安全人人有责,网络技术应造福、助力这项工作,绝不能成为负面力量。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新华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