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期货交易骗局层出不穷,披着贵金属、原油、境外期货等外衣,诱骗大量被害人进行 " 投资 " 最终血本无归。近日,由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一宗利用虚假期货交易实施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获判,涉案范围波及全国,被告人和被害人人数众多,涉案金额高达 1 亿多元,福田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 47 名被告人诈骗罪名成立,分别判处七年两个月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
假讲师假平台假期货交易
这是一宗典型的利用虚假期货交易软件实施的特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犯罪分子为逃避司法打击,境内注册合法公司负责收集诈骗对象信息,境外设立海外事业部负责接收信息并开展后续虚假平台交易操作,组成多个小团队,诱骗被害人一步步进入陷阱。
2015 年 4 月,刘某某(另案处理)等人注册成立广州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注册关联二家网络科技公司及一家技术研究院,在广州市设立三处办公地点,另在马来西亚设立一处海外事业部,招募员工组成犯罪集团,利用自行非法搭建 HDI、CIG、AGE 等虚假境外期货交易平台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该犯罪集团先由经过培训的销售部员工获取客户资源,使用控制的多个微信号添加对股票有兴趣的客户,再筛选无相关专业知识及敏感度的客户,以虚假的公司宣传资料诱骗客户进微信群,之后再拉进直播间。
直播间里,所谓的 " 讲师 " 经常为客户分析、推荐股票,目的是推荐涉案平台给客户。销售团队每名业务员也会使用多个微信小号,以 " 水军 " 形式潜身直播间群里冒充讲师或者其他客户,使用虚假交易平台截图等吹捧 " 讲师 " 厉害,诱导客户到涉案平台上开户交易。
在该虚假平台的资金并未实际接入任何真实期货市场情况下,客户开户并向平台提供的账号转账后,资金随即被转入该集团的多个银行账号上进行控制及分赃使用,平台后台为客户生成账号并填入相应数字代表入金。后续 " 讲师 " 或者业务员直接对客户交易进行指导,诱导客户频繁交易、高买低卖、小赚大亏。如果发现客户稍有盈利,他们就立即引导客户止盈,在客户投入或者亏损较少时,诱骗客户继续持有或加仓,最终导致客户出现较大亏损(50%)后才引导客户止损离场。每当有客户察觉被骗,该集团则交由风控部门处理,以退款给予补偿等方式安抚客户。各销售团队队长还负责统计本队发展客户数、入金出金及交易手数,作为成员的业绩考核。
8000 余万元损失难以追回
2019 年 2 月初,公安机关集中收网,分批抓获境内公司人员或者境外回国人员共计 80 余名犯罪嫌疑人,最终报请批准逮捕 54 人,福田区人民检察院对其中 51 人批准逮捕。之后,4 名主犯由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47 名从犯由福田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经对涉案平台数据库审计,目前核实有 500 余名被害人(剔除虚拟账户)在涉案平台交易,入金 1600 余万美元,折算人民币超过 1 亿元,庭审前各被告人退回了部分赃款,但仍有人民币 8000 余万元的损失未能追回。
在梳理案情的同时,为保证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承办的 3 名检察官认真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耐心向每名被告人宣读政策,释法说理。开庭前,有 41 名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案件庭审期间,又有 3 名被告人表示自愿认罪认罚。且庭审期间,30 余名被告人及家属通过辩护人自愿主动向法庭退赃,检察官根据案件发展依法及时调整相关量刑建议,确保案件取得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经过 4 天半的庭审后,福田区人民法院做出上述判决,该案再次刷新了福田辖区刑事案件审理被告人数和庭审时长的纪录。该案的成功办理,有力打击了近年来猖獗的虚假期货诈骗犯罪,保护了公民合法权益,震慑了虚假期货和跨国电信诈骗相关犯罪分子,同时也提醒广大国内投资者需进一步提高投资风险意识,投资前请仔细核实相关期货公司平台是否经过证监会审批,切勿盲目参与境外期货外币交易投资。
【检察官说法】
骗术越来越 " 专业 " 被害人不易察觉
办案检察官表示,本案犯罪团伙的犯罪手法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骗术的防不胜防,比如具备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善于研究投资人心理,娴熟运用群成员从众心理暗示达到 " 杀猪盘 " 诈骗效果;深谙专业金融投资知识。
该犯罪团伙从刚开始时仅能依托国内现货平台,到后期能够自行开发虚拟软件搭建出网页界面足以乱真的假冒国外期货平台,诈骗技术不断升级。经查实,涉案的一个投资群内,数十名成员中仅有一名是真实的投资人,其他的基本是披着虚假身份的作案人员,他们虚构身份引诱被害人,一步步筛选出缺乏专业知识的被害人掉入陷阱。此外,该犯罪团伙利用境内外投资政策差异及结算货币存在汇率差等条件,制定策略在被害人亏损 50% 后即引导投资人退出不再交易。部分被害人信息不对称,被骗后还仅仅以为自己是投资失败,不能及时察觉风险。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