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1-20
深晚报道 | 深圳“海底森林”大揭秘:底栖生物45种,游泳生物28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20 日记者获悉,2020 年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开展的深圳海域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藻场资源首次调查结果新鲜 " 出炉 "。

深圳海域海藻场主要分布在东部水深 10m 以浅礁岩海域,包括小梅沙、七星湾、杨梅坑 - 鹿嘴和东涌 - 西涌等 4 片海域,在柚柑湾附近海域亦有零星分布。

根据调查结果,小梅沙海藻场面积 1.08 公顷,海藻生长茂盛,生物量高达 20.92 千克 / 平方米;七星湾海藻场面积 0.10 公顷,生物量 4.53 千克 / 平方米;杨梅坑 - 鹿嘴海藻场面积 9.65 公顷,生物量 11.95 千克 / 平方米;东涌 - 西涌海藻场面积 3.72 公顷,生物量 3.59 千克 / 平方米。深圳海藻场的支撑物种为半叶马尾藻,其它种类包括瓦氏马尾藻、裂片石莼、匍匐石花菜、鹅肠菜、舌状蜈蚣藻、错综红皮藻等。

▲小梅沙马尾藻场。

海藻场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丰富多彩、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像一个超大的 " 家园 ",为海底大大小小的生物们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这次调查中发现海藻场中栖息着多种生物,包括紫海胆、虾夷马粪海胆、虎纹海参、龟足、嫁䗩等底栖生物 45 种,远洋梭子蟹、宽沟对虾、日本鲟、鳗鲶、神户乌贼等游泳生物 28 种。深圳海域海藻主要生长在冬春季,即每年 12 月至次年 4 月中旬,大家可以在这段时间去东部海域欣赏这独特的美景。

▲深圳海域海藻场分布示意图。

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表示,近两年来,该中心启动了全市海洋生态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为全面、系统掌握海洋生态资源现状,摸清海洋资源家底,进一步做好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积累基础数据。

【知识链接】

大型底栖海藻:是指一类多细胞的海洋孢子植物,株体基部有固着器,营定生生活,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下带。

海藻场:是大型底栖海藻与其他海洋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一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与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并称为近岸典型生态系统,对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以及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摄食、产卵、避敌等栖息场所都起到重要作用。形成海藻场的大型藻类主要有马尾藻属、巨藻属、昆布属、裙带菜属、海带属和鹿角藻属,我国沿海重点海藻场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份。

以上图片均来自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深圳晚报记者 徐娅

相关标签

生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