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1-22
兰州丨美食城里的用餐新风尚!安安静静就餐,餐后盘净碗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聚焦用餐新风尚

街头的美食城往往是很多食客尝鲜和寻找家乡味道的好去处。前些年,每到饭点,这里不仅人来人往,还有桌上随处可见的剩饭剩菜。现在,从创建文明城市开始,相关部门提出了珍惜每一顿餐饭,节约每一粒粮食,以 " 光盘 " 为荣等 " 文明餐桌 " 行动。如今,美食城里的情形又会如何?1 月 21 日,记者对木塔巷南口的张掖路美食城和张掖路步行街东段的大食汇美食广场进行探访得知,现在的美食城早已有了新风尚,食客们用餐后盘碗空空,泔水桶里很难看到剩菜剩饭。

用餐后盘碗空空

当日上午近 11 时,记者来到位于木塔巷南口的张掖路美食城,这里特色砂锅、香辣虾、米线、快餐和各种面食应有尽有。尽管未到正午,但是现场就餐的顾客却有不少。记者打量后发现,最终选择快餐的食客比较多。在一摊点前,有位中年女士要了 3 个素菜和 1 碗米饭的 11 元快餐开始享用,十几分钟后吃完便匆匆离开。记者此时观察到,她使用过的用来盛饭装菜的盘子里除了 1 小片葱段外,再没有任何剩余的饭菜。

11 时 30 分许,先后有 6 人前来就餐,其中 2 位年轻女士每人点了 1 份香辣虾配米饭,还有 4 位在快餐摊位前每人要了 1 份十几元的饭菜开始享用,吃完后陆续离开座位。记者仔细打量了他们用过的餐具后发现,除了几根干干净净的鸡骨头外,没有浪费一点饭菜。

中午 12 时许,记者来到张掖路步行街东段的大食汇美食广场探访。在南北两个就餐区域记者停留数十分钟后看到,凡是用餐后的食客,他们使用过的盘子和碗中都没有浪费的饭菜。提起拒绝浪费的 " 光盘 " 就餐话题,带着孩子吃特色砂锅的杨先生称,这几年政府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倡导市民节约粮食,不浪费饭菜的文明用餐的宣传已经切实深入人心了,从成年人到少年儿童无不受到熏陶,在观念转变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就餐习惯。" 看看,这些刚吃完饭的年轻人盘子里空空的,没有一个有剩菜剩饭的情况。"

餐饮场所不再嘈杂

记者在大食汇美食广场看到,相关部门在几处墙壁上张贴了关于 " 文明餐桌 " 行动的宣传材料,其中," 节约惜福 " 和 " 节俭用餐——吃多少点多少,不剩饭不剩菜 " 的温馨提示格外引人注目。

在摆放整齐的就餐桌上,张贴着文明餐桌公约,其内容为:排队等候不插队,言语文明不粗鲁,安静就餐不喧哗,残渣入盘不乱吐,珍惜食物不浪费,注意营养不暴食。

在张掖路美食城探访时记者注意到,前来就餐的食客中没有人大声喧哗,就餐过程中没有人将食物残渣随处乱吐,整个场所并不嘈杂。

在美食城这样的餐饮场所,餐具的及时回收是确保现场环境保持良好状态的有效举措之一。探访中,记者仔细观察了服务人员回收餐具的情形。为了不给就餐场所增加噪音,服务人员在进行餐具回收时始终轻拿轻放,他们将盘子、碗分别归类,然后把骨头残渣、纸屑分类装进随车的垃圾袋或垃圾桶。

在张掖路美食城,记者对几个餐具回收车观察后发现,所有的泔水桶里空荡荡的,看不到被倒入的剩余饭菜。据服务人员讲,前些年,他们每天收集到泔水桶里的剩饭剩菜确实不少。近年来,受 " 不剩饭不剩菜 " 的倡议影响,食客们都自觉遵守 " 吃多少点多少 " 的规则,就餐时浪费的现象没有了,所以泔水桶干净了。

记者在大食汇美食广场的餐具回收车里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形,个别泔水桶里除了适量的料汤外,基本看不到被浪费的饭菜。由此可见,食客们的用餐习惯真是好多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梧桐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