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1-29
惠州龙门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又到了一年新春佳节 , 小洞村的年桔熟了 , 火红的桔子挂在枝头 , 让村民憧憬着一场丰收。从村里穿过的蓝田河 , 一河两岸的绿道和乡村美景 , 令人流连忘返。

地处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东北部的小洞村 , 全村总面积 24 平方公里 , 总人口 1100 多人 , 耕地仅 700 余亩。近几年来 , 这个人多地少的贫困村 ,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 不断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改善 , 成为龙门县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典型缩影。

■惠州龙门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林健华 ( 左 ) 在小洞村走访了解柑橘产业基地。

引导群众参与 " 一村一品 "

"2019 年底 , 树上的鲜果卖得不太好 , 工作队主动帮我们联系企业上门收购 , 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洞村村民刘统养说 , 他种植柑桔差不多有 20 年了 , 却是第一次遇到行情如此不好的情况。

" 其实 , 我们这里的柑桔是挺好的 , 我联系了爱心企业 , 企业积极上门采摘、收购 , 帮贫困户和村民卖了 1 万多斤砂糖橘 ,2 元一斤。" 惠州市委统战部驻小洞村第一书记曾德文说 , 持续开展消费扶贫 , 可以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 有效增强农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 促进农村产业持续发展。

刘统养告诉新快报记者 , 他妻子在龙门县一家电子厂打工 , 每月收入 3000 元左右 , 他有三个儿子 , 大儿子身有残疾 , 二儿子已经工作 , 小的还在读高中。他无法出门务工 , 在家种了 300 多棵年桔 , 一年产量 1 万多斤 , 驻村工作队每年都会发放肥料等生产资料。" 我到山上捡灵芝卖 , 一年可以挣 1 万多元。" 他说 , 村里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临时性的公益岗位 , 让他带着割草机在村道边打草 , 一天可以挣 200 多元。" 现在家里都好 , 希望小孩能考上大学。"

■小洞村村民刘统养在家种了 300 多棵年桔 , 一年产量 1 万多斤。

帮扶以来 , 小洞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项目 , 打造 " 一村一品 ", 成立柑橘种植、水稻种植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 同时开展农技培训班 , 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 , 引导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柑橘产业扶贫基地 , 带动 4 户贫困户参与种植 ,2020 年累计销售柑橘约 80 吨 20.8 万元 , 其中 , 贫困户销售柑橘约 20 吨 5.5 万元。

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

" 曾书记 , 进来喝杯茶吧。" 在村民刘燕辉家 , 他妈妈笑着和曾德文打招呼 , 她说 , 孩子能够建起新房子 , 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关心 , 感谢政府和帮扶单位支持 , 领到了 5 万余元补助。

■在驻村工作队的关心支持下 , 刘燕辉家建起了新房子。

在小洞村委会门前的宣传栏上 , 贴着一张 2020 年 8 月公布的小洞村重大事项内容 , 建设新前桥 , 总投资 58 万余元。通过帮扶 , 小洞村还重建了下湾到老围塘便桥。尤其是在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建设中 , 投入 2000 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 , 大榕树公园、一河两岸绿道、龙湾公园等重点项目的完成 , 大大改善提升了小洞村的人居环境 , 逐步打造成为美丽宜居乡村 , 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投入近百万元建设的光伏一期、二期发电项目 , 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 5 万元 ; 入股蓝田坪河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加分红收入 3 万元 ; 入股龙门林艺公司 , 每年村集体获分红收入 5 万元 …… 曾德文说 , 小洞村集体经济收入从 2015 年的 6.3 万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19.8 万元。目前 , 小洞村正在推进村集体农家乐项目 , 建成后预计可为村集体增加分红收入 5.5 万元。

■从小洞村里穿过的蓝田河 , 一河两岸的绿道和乡村美景 , 令人流连忘返。

" 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 , 既为了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稳定增收 , 也要着眼于小洞村长远发展 , 为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良好基础。" 曾德文说 , 截至 2020 年 11 月 30 日 , 小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24 户 107 人 , 其中 : 有劳动能力户 21 户 103 人。全村贫困户均已达到 " 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电用、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有网络信号覆盖、有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 " 八有条件 , 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为农村外出优秀人才建档立卡

" 乡村振兴 , 人才不可或缺。" 曾德文说 , 蓝田瑶族乡是全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 , 帮扶单位非常重视教育帮扶和人才培养 ," 像村民小孩读书 , 中考可以加分 , 高考考上大专以上 , 每年都有 1 万元生活补助。有村民不知道这些政策 , 所以 , 我们必须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员。"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 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意义和政策 , 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营造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

" 我们邀请有情怀、有能力、有文化、有口碑的你们回来共建家乡 !" 在小洞村委会 , 新快报记者见到了今年 1 月蓝田瑶族乡发布的致优秀外出人才的一封信。原来 , 为了加强乡村干部 " 大储备 " 人选队伍建设 , 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 , 惠州市正在开展农村外出优秀人才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对象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 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 , 具有农村户籍的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等人员。

■惠州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小洞村建起了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

" 举全县之力 , 加快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龙门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林健华表示 , 乡村振兴 , 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乡村振兴工作队 , 提供人才保障。龙门县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 2017 — 2022 年 ) 》, 将帮扶成效明显、群众认可度高的帮扶干部纳入后备人才库 , 强化激励导向 , 加大干部培养储备。

与此同时 , 大力探索产业帮扶新思路 , 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 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 ,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型农业主体为 " 拳头 " 的产业发展思路 , 强化 " 企业 + 基地 + 农户 " 合作模式 , 打造更高质量的产业项目 , 完善农村基层电商网络 , 打通物流进村 " 最后一公里 ", 实现强镇兴村 , 壮大集体经济 , 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发展致富。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 : 新快报记者 王飞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