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2-01
兰州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让患者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看得起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1 月 26 日,王世香陪丈夫在皋兰县忠合镇崖川村卫生室做中医理疗。王世香的丈夫患病多年,以前看病只能去兰州市的大医院。现在村卫生室条件改善了,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了。

(王世香在村卫生室购药)

近年来,市卫健委会同扶贫、财政、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紧盯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始终坚持 "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 总体思路,以激发机构活力、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紧盯卫生健康服务薄弱环节,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从疾病预防到就医诊治、再到康复管理,从方便就医到帮助就医、再到政策落实,建立了科学有序、良性运转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市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织牢织密了群众健康保障网,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发生。像王世香一样,广大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得到了有效解决," 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 " 目标全面实现。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 98%

记者了解到,2017 年以来,市级财政投入 2200 万元,改造升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高标准完成 160 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到 100%,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到 98%。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合格医务人员全部配备,乡、村两级机构人员 " 空白点 " 全面消除。

兰州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杨海霞告诉记者,目前,全市 49 个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 DR 机(一种用于中医学与中药学领域的医学科研仪器)、彩超、全自动生化仪和心电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全市在岗村医收入提高

注重待遇保障,实现政策落实精准化。我市通过落实村医养老政策、收入待遇等举措关心村医,先后制定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村医养老政策落实以及财务和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乡村一体化管理等实施细则(办法)。市县两级主动作为,积极为在岗村医购买养老保险,及时核拨离岗村医工龄补助资金。离岗乡村医生养老金按照每人每月 105 元标准发放,高于省级标准 20 元。基本药物补助标准由 200 元 / 月 / 人增加到 300 元 / 月 / 人,贫困村达到 400 元 / 月 / 人。全市在岗村医收入从 2016 年 41672 元 / 人提高到 2019 年 50125 元 / 人,增加 8453 元,涨幅 20.3%。

在岗乡村医生进修有补助

注重人才建设,实现基层队伍专业化。我市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村医进入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学习,对取得学历资格的将给予学费补助。2016 年开始,我市分年度对在岗乡村医生分批进行为期 6 个月进修,按每人每月 1000 元标准给予学杂费及生活补助。我市通过 "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医生多点执业、县乡一体化管理、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每年安排 600 多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参加培训,开启乡村医生 "1+1" 能力提升模式(乡村医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1 天或每月上班一周),为基层配齐配强全科医生,彻底解决了乡村两级机构人员 " 空白点 " 问题。

全面实现医保业务 " 一窗办 "

2020 年 5 月,我市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截至目前,全市已激活医保电子凭证 78 万余人,接入定点药店 1200 余家、定点医疗机构 120 余家,日结算 6800 多人次。

去年,市医保局建成 " 智慧医保 " 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医保业务 " 一窗办 "。为方便群众办事,依托 " 智慧医保 ",参保群众在大厅自助查询打印终端机,只需持本人身份证,即可完成 " 参保信息 "" 缴费明细 "" 账户划拨 "" 消费支出 " 等医保个人权益相关信息的查询和打印。业务实现自助办理,减少了群众在窗口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兰州市医保服务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庄阳介绍,全市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标志着我市医保服务正式从 " 卡时代 " 迈向 " 码时代 "。

居民电子健康卡发放全省第一

注重智慧医疗,实现基层就诊信息化。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居民电子健康卡首发,门诊预约时间压缩至 30 分钟内,群众就医等待时间平均缩短 1/3。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配备读卡设备 3000 余台,累计户籍人口发卡数超过 240 万人,发放居民电子健康卡 401.62 万张,占全省发卡量 1582.36 万张的 25.38%, 居全省第一。17 家市、区县医院居民电子健康卡挂号使用率超过 70%,占市区县医院总数的 65.38%。7 家市级医院、21 家区县医院、131 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远程会诊系统实现全覆盖。

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 95%

注重健康帮扶,实现政策保障体系化。全面做好健康扶贫 " 三个一批 " 行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认真开展 " 一人一策 " 健康帮扶,通过集中开展免费体检,并按照签约内容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确保贫困群众常见病、多发病有地方看、有人看、看得起。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 95% 以上,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时救治,先看病后付费、" 一站式 " 结报全面落地生根,贫困人口 " 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 " 目标基本实现。

2019 年底,为解决广大患慢性病群众的用药负担,市医保局制定出台了城乡居民患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 " 两病 ")用药保障机制。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中,虽然未发生靶器官损害但确诊为 " 两病 ",需要长期规范门诊药物治疗的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参保人员在二级及以下公立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 " 两病 " 门诊药品费用,不设起付线,统筹报销比例为 50%。政策出台运行半年后,市医保局会同市财政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对城乡居民 " 两病 " 用药保障待遇的审核标准和申办流程进行修订调整,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 " 主动办、集中办、上门办 ",减轻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方便申办就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文 / 图

编辑丨费勇玮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医疗卫生 医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