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2-01
深晚荐书 |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引导读者清醒认识人性和历史的多样性、复杂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希特勒将犹太人视为劣等人,对犹太人实施了种族灭绝政策,600 万犹太人死于纳粹之手。为何如此泯灭人性、有违天理的想法,会被纳粹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一切,要从阿尔弗雷德 • 罗森堡说起。" 一战 " 战败后,德国普通民众好不容易把战场上的亲人盼回了家,希望能重拾往日的美好生活,但停战协议让他们被毁掉的生活雪上加霜,满目疮痍的社会中涌动着不安和不甘,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做错了什么?日益累积的社会情绪急需一个出口,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矛头对准了 " 多金 " 的犹太人,大肆宣扬是 " 德国人并不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而是被内部的叛徒出卖了 ",普通老百姓接受了这种理论,落魄的阿尔弗雷德 • 罗森堡就是利用这种环境,不断扩散反犹思想。

有着相同出身和经历的罗森堡和希特勒很快便在反犹的洪流中相识了。罗森堡将他们之间的交往以及第三帝国高层的一些秘辛都记在了一本跨越 10 年,长达 500 页的日记中。

《阿尔弗雷德 • 罗森堡日记 : 希特勒的首席哲学家与第三帝国失窃的秘密》则是围绕着 " 罗森堡日记 " 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展开的,其曲折的过程犹如一部需要抽丝剥茧的侦探小说。

《阿尔弗雷德 • 罗森堡日记》并不是泛泛地展示和谴责纳粹之恶,也没有长篇大论地说教,而是让读者自己从纪实故事中自然生发出对于 " 本为伸张正义的纽伦堡审判,何以变成了美国拉拢德国的手段 "" 犹太人大屠杀计划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 犹太人生死逃亡路上的人性考验 "" 作为审判证据的‘罗森堡日记’,为何却沦为一些人牟利的工具 " 等问题的思考,引导我们对人性和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于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阿尔弗雷德 • 罗森堡日记 : 希特勒的首席哲学家与第三帝国失窃的秘密》

(美)罗伯特 •K. 惠特曼 大卫 • 金尼 著

重庆出版社

2021 年 1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