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链接社区矫正人员帮助社会救助对象小年扫尘
" ‘穷运’、‘晦气’扫出门喽!" 看到黏糊糊的玻璃焕然一新,明亮的阳光射进屋内,王炎炳(化名)老人的心也敞亮了起来。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按照风俗,正是每家每户大扫除的时候,杏林街道司法所带领 6 名社区矫正人员到社会救助对象家中,帮助老人大扫除!
" 大爷,您哪不要太‘给力’,我们来。" 老人要自己搬凳子上,矫正人员忙制止他。来之前,社会救助的社工就告诉他们,老人长期一人居住,是孤寡独居的社会救助对象,糖尿病患者,如果过度劳累、消耗大,可能会引起低血糖,严重的话会导致昏迷。所以要求老人在旁休息,指挥就成。
" 我是怕你们年轻人弄不干净。" 老人不太放心,想着上前帮一把。" 大爷,您看我做的对不对。" 一名矫正人员拿起几片餐巾纸往厨房瓷砖上一贴,往上面喷洒清洁剂,像敷面膜一样放置了一会,一撕,明显白净的瓷砖展现了出来。没有想到遇到 " 专业 " 的,老人连连夸赞。" 这都是网上学的。" 矫正人员不好意思地说。
用小毛刷清理窗户框槽灰尘,用指甲刮玻璃上的斑点。老人看着矫正人员的认真劲,彻底放下心来,在一边乐得旁观了。
"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老人唱和着,说起以前 " 扫房日 " 的时候,一家人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自己小时候还祭过 " 灶神 ",吃过灶糖。
像王炎炳这样的老人,一个人搞卫生很容易受伤," 助坐标 " 精准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就 " 精准 " 地把爬高爬低的 " 重任 " 应交给了年轻人做,通过链接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帮助救助对象打扫卫生,过一个干净祥和的牛年,也在服务中和老人一起回忆 " 小年 " 习俗,在岁月缅怀中感受有价值的人生,体味传统的 " 年味 "。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家家户户忙碌着,杏林街道的社会救助工作者也忙着帮救助对象过一个好年。离开了老人的家,赶往下一家。身后,明亮的窗户上留下了刚贴上的窗花,这窗花,叫鹿鹤桐椿(六合同春)。
王梅 尹世平 文 丁德芬 董丽 图丨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 杨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