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平台 2 月 3 日讯:随着研发能力的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国体外诊断产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15 年 -201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8.47%,预计未来四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仍将保持 18% 以上的年化复合增速。对此,小鲸从产业链角度,带你看懂体外诊断试剂行业。
体外诊断试剂产业链上游分析
行业上游为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提供所需原材料。据头豹研究院,从体外诊断制剂的生产流程来看,构成体外诊断试剂反应体系的原材料可以分为核心反应原料、信号原料、载体及反应环境物等四类。其中信号原料例如胶金体、发光物质等是将不可见的生物反应变成可见的信号物质,是诊断中获得反应过程和反应结果的重要手段;上述原材料可以基本归纳为生物原料、化学原料和其他辅助原料。对于生物原料的供应,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尚有很大的差距,原材料的获取依旧主要依赖进口。对于化学原料的供应,目前正在向着集中化的趋势发展。整体来看,行业目前依旧以进口为主,主要的海外原料供应商包括 Meridian、Merck、BBI、Hytest 等。目前,中国诊断试剂原料行业中的优秀本土企业也逐渐脱颖而出,出现了以菲鹏生物为例的有着多种抗原抗体生产能力的中国企业。同时,中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龙头企业也开始对产业链进行延伸,逐渐进军原材料生产领域,以规避高额进口原料的成本支出,攫取上游毛利。
体外诊断试剂产业链中游分析
行业中游为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企业。据头豹研究院,中国企业目前主要生产的体外诊断试剂包括生化试剂、免疫试剂和分子试剂,其中生化试剂和免疫试剂市场份额大致相同,占据了中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半成以上的消费比例。中国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明显,行业龙头中生北控、深圳迈瑞、利德曼等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垄断,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生产研发能力的免疫试剂生产企业,包括科华生物、迈克生物、上海荣盛等等。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横向的兼并收购将是行业的另一个发展趋势。2015 年,迪安诊断收购了杭州博圣生物 25% 的股权,正式进军遗传检测领域;广药集团与西门子达成合作协议,正式进军诊断试剂行业;2017 年,旷博生物收购广州精博医学,科华生物投资奥然生物科技,安图生物收购百奥泰康,各大公司的收购、兼并、投资、合作步伐显著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体外诊断试剂产业链下游分析
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下游涉及到体外诊断试剂的流通和最终应用。据头豹研究院,在中国,体外诊断试剂的主要消费场所包括医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第三方医疗诊断机构等。八年以上体外诊断试剂销售经验的行业专家表示,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中国绝大多数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依旧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即使是已经在试行集中采购的部分地区也需要经销商的介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分散化的产品需求。专家表示,两票制和集中采购将会是未来行业的发展主要趋势之一,但市场过渡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产品的终端应用上,专家估算,中国目前 95% 以上的体外诊断试剂的消费仍发生于医院,其余 5% 发生于体检中心、疾控中心以及第三方医疗诊断机构等。预计基层医疗机构将在中国各县、镇、乡内进一步普及,医疗机构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此外,第三方医疗诊断机构逐渐兴起;便携式诊断仪器逐渐普及,使家庭成为体外诊断试剂的另一个潜力突出的消费市场。
鲸平台 吉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