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3 日,记者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应急院区近日收治了一名 3 个月大的患儿嘟嘟(化名),嘟嘟从境外回国,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入院,为无症状感染者。由于嘟嘟母亲没有被感染,无法入院贴身照顾他,应急院区的护士们紧急成立了 " 天使妈妈团 ",由 6 位 " 天使妈妈 " 轮流照顾嘟嘟。
▲ " 天使妈妈 "24 小时贴身照顾
" 天使妈妈 " 集结应急院区守护 3 月龄宝宝
" 当时一听到这个宝宝只有 3 个月大的时候,我立刻就问妈妈是不是也要一起来,但是妈妈并未被感染,所以从隔离要求上来说没办法入院照顾嘟嘟。" 得知需要在母亲不参与的情况下照顾一个仅 3 个月大的婴儿,应急院区东一区护士长陈燕平立刻将情况上报护理部,申请抽调护士增援。
护理部增派具有育儿经验的 4 名护士迅速到岗,加上陈燕平从应急院区抽调的护士,这支由胡洁琼、杨燚、周海燕、张丽云、蔡芳芳、霍岩 6 位护士组成的 " 天使妈妈团 " 就此成立。
应急院区东一区护士周海燕是 " 天使妈妈团 " 里唯一一个没有照顾过婴儿的护士,在接到这个任务时,她坦言自己 " 压力很大 "。在第一次照顾嘟嘟的时候,嘟嘟哭了,而她 " 不知道嘟嘟究竟为什么哭,只能一个个去排除,看他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了。"
当天从病房出来以后,周海燕认真向其他 " 天使妈妈 " 请教育儿经验," 大家都会教我怎么做,嘟嘟妈妈也很好沟通,到我第二次进病房照顾嘟嘟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底了。"
▲ " 天使妈妈 "24 小时贴身照顾
8 小时暖气 + 防护服 闷到 " 透不过气 "
每天," 天使妈妈 " 们和陈燕平都要与嘟嘟妈妈视频 3-4 次。" 孩子那么小,一个人在应急院区,妈妈肯定很担心。" 陈燕平表示,每个当班的护士都会及时和孩子妈妈联系,大概用了 2 天左右,她们就与嘟嘟妈妈建立起信任感。
嘟嘟妈妈还写了一个 800 字的文档,开头写道:" 感谢各位‘天使妈妈’们,我很爱吃手手,一定要让我的小手露出来哦,如果我哭得很伤心,请抱抱我!" 文档事无巨细地罗列了照顾嘟嘟的注意事项,内容包括喂食、清洁、早教训练等。" 非常细致、非常详细,就算以前没有接触过嘟嘟,跟着这些注意事项也能照顾好他。" 周海燕说。
嘟嘟住院的时候,恰逢深圳最寒冷的时节。因为担心孩子感冒,负压病房在那段时间里一直开着暖气,这对需要穿着防护服照顾嘟嘟 8 小时的 " 天使妈妈 " 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 防护服里本来就很闷热潮湿,再加上有暖气,我们常常闷到喘不过气来。" 周海燕说。
但这一次照顾嘟嘟的经历,对每个 " 天使妈妈 " 而言都是一段难得的体验。
2 月 1 日,嘟嘟解除隔离出院,回到了妈妈身边,嘟嘟妈妈还特地给深圳三院护理部送来了锦旗。
陈燕平表示,嘟嘟出院以后," 天使妈妈 " 们还在念叨:" 这段时间把嘟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每天查房看不到嘟嘟,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深三院
链接:
《" 天使妈妈 " 日记》
作者:" 天使妈妈 " 胡洁琼
疫情期间,一个突然到来的小可爱,萌化了 " 天使妈妈 " 们的心。
这场疫情,不分男女,不分老少,难于幸免,今天收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收治了一个 3 个月大的小宝宝,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让家属陪护,只能是 " 护士妈妈 " 们轮番特护照顾。已经当妈十几年的我,想着要面对这么小的娃,内心还是不免压力,深感责任重大!
好在宝宝的妈妈是个很细心的人,把宝宝的喂养说明、日常小习惯以及每日的早教训练等,都照单列表的发给我们,里面的内容详尽全面,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清晰明白,以便于我们可以更好照护小宝。
于是乎我开始当起了临时照护 " 妈妈 ",生疏地开启了带崽模式。宝宝着实是乖巧可爱,眉眼间长得十分俊秀,让人看了心生喜爱,基本上他很少哭闹,饿了,尿了,喂了,换了,就很开心地互动着,咿咿呀呀地说着婴语,津津有味地啃着小手,偶尔困眼惺忪了求抱抱,偶尔在身上蹭来蹭去地撒娇。他依偎在我的胸口,听着我的心跳,我双手环抱着他,感受着他的呼吸,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能忘忧,能治愈,感受着岁月静好,我们俩隔着肥大的防护服,雾气朦胧的面罩,四目对视着,彼此都笑了。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觉得是孩子离不开妈妈的生理照护,却殊不知的是更多时候是妈妈离不开孩子的精神支持,互为铠甲,皆为软肋!
岁末天寒,凌冽袭人,日近四九,不由冻抖,这个寒冬,却是 37 ℃," 天使妈妈 " 的温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