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新年伊始,一位患有复杂胆管细胞性肝癌的陆阿婆(化名)和家人不远千里从重庆飞来深圳大学总医院," 雕肝大师 " 刘祥德教授带领团队突破 " 手术 " 禁区,成功实施了肝切除 + 淋巴结清扫 + 门静脉吻合 + 肝管空肠吻合等一整套手术,为阿婆抓住了最后一线希望。
▲刘祥德教授在手术中
阿婆胃疼一查竟是癌症晚期
陆阿婆今年 69 岁,一个人住在重庆开州乡下,身体一直不错。2020 年底,儿女们回家探望,陆阿婆胃疼了十来天,整个人脸色和眼睛都发黄。家人当天就把她带到当地医院看诊,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告诉家属可能是肝癌,而且肿瘤已经侵犯了肝门部胆管,引起了胆管堵塞,最好能采取手术治疗。但这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建议尽快去上级医院治疗。
儿女们带着资料分头行动,辗转西南地区多家三甲医院,专家会诊意见大多是 " 肝癌侵犯左门静脉左肝管,伴有多个肝外淋巴结转移,病情太晚、不宜手术 "。走投无路时,中医院的陈主任推荐了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刘祥德教授。孝顺的儿女当机立断,第二天就带着陆阿婆飞到深圳。
命悬一线,制定复杂手术方案
在深圳大学总医院全面检查后,肝胆外科专家们给出了意见,陆阿婆的 " 左肝胆管细胞性肝癌侵犯肝门部胆管及左门静脉 " 诊断明确,同时伴有肝十二指肠韧带、胰腺上缘淋巴结多处转移和肿大。
情况非常严峻,黄疸持续暴增,不及时治疗,患者一周内会有生命危险。可根据检查结果,肝外胆管缺损段过长,不宜 ERCP(内窥镜胆道逆行造影)支架减黄治疗。如果用 PTCD(经皮肝穿刺引流)减黄,将胆汁引流到体外,之后就要长期携带引流的导管,生活质量低下,肿瘤也完全得不到治疗。
陆阿婆迫切需要减黄、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最大限度治疗肿瘤,刘祥德心中慢慢有了一整套复杂而独特的治疗方案,超左半肝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腹腔淋巴结清扫、高位胆管整形、右肝管胆管空肠吻合、T 管引流术。
可陆阿婆的病情发展速度再一次超过预期,入院时胆红素已高达 325umol/L,完善术前检查的 3 天时间中,胆红素已经悄然升到了 465umol/L,而正常人的胆红素在 22 以下,升高了 20 多倍,这意味着术后极有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
绝大多数医生通常会选择退而求其次,先采取 PTCD 减黄引流,等胆红素水平下降后再酌情手术处理。但这可能会让患者永远丧失手术机会:PTCD 治疗后至少要等待 3-4 周后才能手术,在此期间,肿瘤继续生长可能使患者失去手术机会;PTCD 治疗也要面对胆漏、出血、胆汁性腹膜炎、胆管炎、穿刺道肿瘤转移等并发症的风险,一旦出现,也会使患者丧失手术机会。
▲肿瘤与临近重要管道的 3D 重建。
靠着长期从事肝移植和肝胆胰外科复杂手术积累的信心与信念,刘祥德毅然决定,亲自为陆阿婆做这个手术。
10 小时手术完美切除肿瘤病灶
1 月 11 日,在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配合下,刘祥德教授带着魏晓林、彭敏劼医生,开始手术。
一打开腹腔,面对严重的胆汁淤积肝硬化和腹腔粘连,刘祥德一步步确认肝内外血管、胆管,引针,结线,门脉重建、胆管吻合。经过近 10 个小时,号称 " 危机四伏肝胆外科 " 的手术完美结束,出血不到 200ml。肿瘤彻底切除,相关可疑淋巴结转移也进行了彻底清扫。
术后,陆阿婆恢复良好,没有发生并发症。致命的黄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退了,皮肤和尿液颜色变正常了。随着复查指标的日益好转,笑容渐渐回到婆婆和家人的脸上。
▲术后查房
这个病比普通肝癌更凶险
据刘祥德教授介绍,胆管细胞性肝癌是一种是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肝癌的 15% 左右;比起老百姓常听到的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更加凶险,且通常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
与之对应的肝门胆管癌围肝门整块切除手术 ( En-bloc ) ,在肝胆外科领域其难度仅次于肝脏移植,手术复杂、困难、风险极大,是肝胆胰外科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需要术者有着丰富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水平。
这种肿瘤 5 年总生存率不到 5%,仅有不到 1/3 的患者有手术机会,并且放、化疗基本无效。患者若得不到手术治疗,生命周期一般不会超过一年,并且晚期往往因为剧烈疼痛和不能进食让患者痛苦不堪。
不过,这种肿瘤早期也并非无迹可寻,具有高风险因素(乙肝、肝胆结石、不洁饮食)。据了解,陆阿婆平时一个人住,老人习惯节俭,免不了会吃剩菜剩饭,也经常吃些咸菜和腌菜,这样的饮食习惯可能也是致病的因素之一。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就诊:1. 皮肤发黄;2. 皮肤瘙痒;3. 上腹部出现肿块。建议高风险人群至少半年进行彩超及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尽可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彭敏劼 王苏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