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图书馆 2021-02-04
小年习俗知多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小年是除夕前颇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无论大江南北,人们普遍将 " 小年 " 视为过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腊月二十三 or 二十四?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 " 小年 " 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坊间流传小年有 " 官三民四船五 " 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事实上,传统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祭灶诗》云:"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更早的晋代名人周处所作《风土记》载:" 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直至清朝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 · 念四夜送灶》:" 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顺便祭拜灶王爷,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日期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仪式感和对美好的期盼,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小年不 " 小 "

小年不 " 小 "。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年到,祭灶王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 ……

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

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上帝面前多说好话。

莫言在《过去的年》里,详细描写了小年 " 辞灶 " 的仪式。

祭灶王,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 " 请 " 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 二十三,糖瓜儿粘 "

" 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鲁迅在 1926 年腊月《送灶日漫笔》中所写的这段文字,正是小年的景象,而所谓 " 胶牙饧 ",就是 " 关东糖 "。

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 二十四,扫房子 "

《吕氏春秋》中已有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前扫尘的习俗。按照民间说法," 尘 " 与 " 陈 " 谐音,所以 " 扫尘 " 也叫 " 扫陈 "。

年节扫尘有 " 除旧布新 " 的含义,扫尘蕴含了人们 " 推陈出新 "、" 辞旧迎新 "、" 破旧立新 " 的愿望和期盼,其用意就是把一切 " 穷运 "、" 晦气 " 统统扫出门去。

小年奏响了大年的序曲

浓浓年味起,人间小团圆

转载自: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